首页 >> 育儿 >>

心理测试中的游戏与学术

育儿 2025-06-27 20:43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心理学问卷和心理测试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与心理生理学仪器如脑电图和脑磁图相结合,为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实验人员通过读出试卷上的问题,探测受试者的生理反应并详细记录。

形形式式的心理测试涌现,它们以趣味性的方式揭示你的个性特点,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却很有趣。相对之下,学院派的心理测试编写更为复杂,需要受试者有较高的耐性去完成。

假设你面对一个婴儿,你想摸他的哪个部位?脸颊、手、脚丫还是肚子?选择“肚子”可能意味着你的恋爱态度偏向谨慎,进展速度缓慢。这种测试情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心理报刊、娱乐杂志到社交网站,它们以“你选哪个?”的方式提问。

很多人乐于参与这些心理测试,以消遣时光。这些测试的主题和选项五花八门,你可以将婴儿的肚子换成其他各种对象,揭晓的答案有时在意料之外,有时又在情理之中。这些测试真的可靠吗?

在中科院心理所的一间办公室里,心理测试专业的博士生黄端也会忍不住参与这些测试,将其作为放松的方式。一位写手曾形象地描述这些趣味性的心理测验:“如果说这些题目也像一次考试,那么考官在发考卷时应该声明这不算真实成绩。”

海衣(网名),作为新浪星座频道的特约作者,将趣味性的心理测试和专业测试比作可乐和感冒糖浆。虽然都是水质可以解渴,但前者主要用来满足感官享受,而后者具有医疗效用。尽管趣味性的测试题目中可以看到专业测试的影子,但二者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一份心理测试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信度”和“效度”来衡量。信度指的是多次进行同一测试所得到结果的一致程度,而效度则是测试的有效性。在日常所见的趣味性测试中,确切地说正是心理测量的一种“人格测量”。

除非有心理学的教育背景,否则我们一般将这些测试称为“心理测试”或“小测验”,少有人会提及“心理测量”这个看似更专业的名称。在张厚粲教授看来,一个题目无法得出科学的心理测验结论,趣味性的测试终归不是科学的心理测验。我们在参与这些测试时,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过分迷信测试结果。

心理学问卷和心理测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我们在参与趣味性的心理测试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其娱乐性质,不可将其与专业的心理测量混为一谈。在心理测验的复杂流程中,从编题到最终制定常模,每一步都凝聚了专业人士的心血和智慧。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个体心理的窗口。这套问卷历经数十年的修订和完善,已成为心理测量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SR哈萨维和JC麦金利基于精神患者和普通人的区分需求,编制了这份包含超过500道题目的问卷。回溯其历史沿革,我们得知该测验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经过研究修订,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版本。

在早期的版本里,题目的收集源自心理学家对社会各阶层的走访,他们以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收集并汇总信息,从而确定了基本项目库。第一次试测如同对初稿的雕琢,去除了那些表现不佳的题目。这一过程是对问卷形态的初步塑造。

随后的工作更为复杂。研究者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问卷中的待测维度。以“大五人格模型”为例,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描绘人的词汇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五个维度因素:外向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责任性、开放性等。每个维度都有其独特的描述和解读。

修订、试测、再修订的循环过程持续进行,直到各维度上的得分符合数学上的正态分布标准。最终制定的常模,就像附在测验后的“标准答案”。以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为例,受测者根据第一反应答题后,通过对照分数可以了解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例如,“社会内向”量表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性格内向程度,“轻躁症”量表则可能揭示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冲动程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测量的结果并不代表优劣,仅仅是告诉受测者其在某一维度上的表现位置。心理测量没有价值判断,不会对受测者的学习成绩或其他表现做出评价。这一理念对于正确理解心理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心理测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人生规划和决策。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将继续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人性的奥秘。

(实习编辑:杨玉龙)

上一篇:***老婆日记现惊天谎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