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了解不同瑜伽体式的不同作用?
瑜伽练习者需要深入了解解剖学知识,同时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远远超出解剖学的解释范畴。在瑜伽教学和练习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内在知觉是核心,反对基于解剖学的具体提示;另一种则强调了解基本解剖学知识,以科学的顺位为基础进行练习,旨在避免受伤并提高效率。
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在瑜伽练习或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How”即如何完成某个体式,而很少涉及“Why”即为什么要做这个体式,它的功能和影响是什么。大多数练习者仅知道体式的顺序和身体的摆放位置,却对其深层的目的和意义知之甚少。这导致大家过于追求体式的外观,而忽视了其功能和作用。
***旨在分享不同的视角:如果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体式的目的,就能更好地自我指导练习或指导他人,从而让体式的外观更有意义。我们的练习不是为了给他人展示,而是为了对身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以“休息”的体式为例,如果我们清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真正的休息,就能更深入地感受并体验这个体式带来的放松效果。
有人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少问为什么,直接练习就好。我认为了解体式的作用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脊柱的位置,它为我们提供了体式功能的直接提示。通过观察脊柱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体式属于前屈、后弯、扭转或侧弯等类型,从而了解其主要功能。例如,Utthita Trikonasana这个体式可以看作是侧弯体式,其主要功能包括拉伸身体侧面、帮助加深呼吸和打开胸腔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归类不同的体式来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分类及每大类的作用。从前屈、后弯、扭转、侧弯和脊柱延伸等方面来了解每个体式的目的和功能。这样,我们的练习安排和执行就会更加有针对性。
为了让前屈性的体式伤害降到最低,我们需要确保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式。例如,在单腿背部伸展式(坐姿前屈伸展式)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脊柱的挺直和呼吸的顺畅,避免过度伸展和憋气。通过纠正脊柱的体式如坐姿侧弯来滋养脊柱,实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在瑜伽后弯类动作练习中,我们需要注重胸椎的伸展。在后弯体式中,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伸展胸部和脊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瑜伽扭转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体式,它可以帮助我们释放身体的紧张和僵硬,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通过深入了解瑜伽体式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练习或他人的练习,从而让体式的外观更有意义。我们的练习不是为了给他人展示,而是为了对身心灵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注重观察脊柱的位置,了解不同体式的分类和功能,以便更好地实现瑜伽的练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