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更名呼吁:消除歧视,关注病症新称谓
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明确指出,在1995年通过审定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并没有“老年痴呆症”这一说法,而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同时需注意,这个病在早年间曾被称为老年早期痴呆。
今年九月,央视与新京报等媒体联手,倡导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正名。对此,卫生部表示,虽然“阿尔茨海默病”是此病症的规范名称,但由于其相对专业,普及推广需要一个过程。好消息是,国内已有专业机构开始着手进行更名工作。
目前,我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已经高达600万左右,患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仅有15%的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患病并主动就医。统计数据还显示,该病的患者中女性占到了三分之二。根据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达到了4.2%。
关于医学名词的审定和公布,我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由中华医学会的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需报请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再次审定和公布。后者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据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透露,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表示,“曾称”指的是这个名词以前存在,而现在规范化的名字是阿尔茨海默病。
抗癌健康网温馨提示:预防阿尔茨海默症需注意以下几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每天的食物多样化和足够的睡眠时间。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勤用脑、多思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胆碱能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认知障碍,延缓病情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症,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