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琴可以抑郁焦虑
在历史的长河中,伯牙与钟子期通过《高山》和《流水》古琴曲找到了彼此,如同诸葛亮在城楼上弹奏古琴吓退司马懿,这些古琴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现今许多人对于古琴的认识仍停留在“古琴即是古筝”的误解上。
实际上,古琴这一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它的独特魅力在唐代被《琴诀》所记载,书中详细描述了古琴音乐的魅力,可以影响人的心灵、情绪,甚至能够辨别喜怒哀乐,使人心情愉悦、精神宁静。这也使得古琴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备受推崇,成为修身养性的文房四艺之首。
李祥霆先生,中国古琴大家,为我们揭示了古琴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心理的影响。他提到,有人形容古筝为悦耳,而古琴则是悦心。古琴音乐不仅能消减痛苦,还能在化疗过程中给予病人心灵上的慰藉。在“非典”时期,他的唱片更是作为“医保用品”为医护人员带来心灵的抚慰。不仅如此,他的古琴音乐还被用作治疗音乐,在美国发行的两张唱片获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古琴的魅力源于其乐器特性和乐曲内容的丰富性。从乐器特点来看,古琴的音域丰富,质感对比强烈。低音古朴深厚,余音绵长;高音清润明亮,穿透力强。其独特的“同音异弦”等特点使得音乐表现更为精微细腻。古琴的表现手法丰富,节拍多变,特有的“走手音”让音乐线条轻重疾徐,刚柔并济,韵味无穷。
从乐曲内容来看,古琴乐谱中融入了儒家文化的平和仁爱、道家文化的清净超然,还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如《梅花三弄》的潇洒浪漫,《酒狂》的自由狂放,《广陵散》的慷慨豪壮。这些乐曲背后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氛围使得国人容易被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所感染。
李祥霆先生认为,古琴曲目对心理减压、情绪平和的作用也讲究平衡和谐。既有清微淡远的音乐让人心境宁静,也有昂扬汹涌的音乐让人激情四溢。如《平沙落雁》描绘的自然景象,让人听之天地一宽,《流水》的活力十足特性也令人明朗超脱。
演奏古琴对身心也有独特的作用。自由丰富的演奏方式让演奏者的情感得到宣泄,左右手复合的指法有助于左右大脑半球的均衡发展。演奏者在演奏时,大脑中表激动的β波会减少,引发肾上腺素的降低和内啡肽的分泌,让人感受到平和愉悦。
如果你想通过古琴音乐来平复心情、安静神虑,李祥霆先生推荐了五首优美的曲子:《平沙落雁》、《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和《渔樵问答》。
这些古琴音乐的力量如同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深入人的心灵,带给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启迪。正如实习编辑杨玉龙所言,古琴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一股清泉,能够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实习编辑: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