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四个危害 家长要懂得几个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病程长短与危害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症之一。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类型。短期的腹泻,病程通常在两周以内;而长期的腹泻,病程则超过两个月。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腹泻对儿童的危害性非常大。那么,小儿腹泻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一、电解质紊乱
腹泻时,孩子不仅无法有效地从食物中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还会以肠液的形式丢失它们。若未能及时补充,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些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等,它们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孩子康复,还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如低钾可能导致顽固性的腹胀,低钙则可能引起手足抽搐。
二、心脏受损
在肠道病毒引起的腹泻后,病毒可能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孩子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三、大便有血
若孩子的大便中有鼻涕状的分泌物,表示肠壁发炎。细菌可能入侵血液,引发入侵性肠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必须及时就医。
四、脱水
严重的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影响肾功能。脱水的症状包括极度疲倦、口腔黏膜干燥、皮肤松弛、眼窝下陷、皮肤弹性差、心跳加快以及尿液减少等。
那么,如何护理腹泻的孩子呢?
注意卫生是关键。父母在孩子腹泻期间,要注意自己的卫生,认真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孩子的用具、玩具和餐具也要经常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最好进行高温消毒。对于大一点的孩子(2岁左右),他们的餐具应与大人分开。腹泻孩子用过的便器也要彻底消毒。
勿滥用抗生素。腹泻的“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使用抗生素只会适得其反。滥用抗生素不仅会消灭肠道里的正常细菌,引发菌群失调,还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甚至导致细菌耐药菌株增多,使腹泻迁延或加重。
要倍加呵护宝宝的小屁屁。由于排便次数增加,宝宝的小屁屁容易受到污染和刺激。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并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最好使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并勤换洗。如果小屁屁发红了,应让它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尿布疹膏。
要丰富宝宝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传统的腹泻治疗方法主张禁食,这样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现在主张不让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六次。这样既能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又能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小儿腹泻不容忽视,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及时采取措施,科学护理,以免加重孩子的病情。母乳喂养的宝贝,继续享受母爱的甘醇,但妈咪们需留意,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应适当降低,以免加重宝贝的腹泻。而对于那些6个月以内靠人工喂养的小宝宝,可以按照平常的饮食习惯喝奶。对于已经尝试离乳食品的小宝贝(6个月以上),可以给他们吃一些易消化食物,比如稀粥、烂面条、鱼肉末、蔬菜泥少量、新鲜水果汁或香蕉泥等,这样的饮食将持续到腹泻停止后的两周。
坚守母乳喂养的阵地,因为母乳是充满母爱的天然馈赠。母乳中富含宝宝所需的消化酶和抗体,其营养成分天然适合宝宝的消化与吸收。夏天,是宝宝成长的重要时期,母乳喂养对于宝宝的治疗与预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夏季并不适宜断奶。
在此,要特别强调,腹泻时不宜禁食。饥饿疗法治疗腹泻是一种误解。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这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反而可能引发反复感染、合并感染,从而陷入“腹泻-营养不良-易致腹泻”的恶性循环。
相反,合理的饮食调整对于腹泻的宝宝至关重要。在保证营养充足的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既能满足宝宝的成长需求,又能帮助缓解腹泻症状。对于腹泻的宝宝,我们更应该注重他们的饮食安排,让他们在营养与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