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业化的浪潮中,职业性癌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职业性癌症的发病率占全部癌症的2%至8%,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性癌症情况,我们的了解仍然有限。
职业性癌症的背后隐藏着两大主要致癌因素:化学致癌物和电离辐射。劳动者从接触这些致癌因素到癌症的发生,中间经历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工作的不连续性,工种变更或退休等因素,许多癌症患者可能会忽视其职业中接触的致癌因素。
职业性癌症最常出现在皮肤、膀胱和肺部。这些部位因为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或者负责排泄功能,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
对于从事特定工作的劳动者,如接触砷矿、砷杀虫剂以及化工的工人,还有那些长时间暴露在煤烟、煤环境下的炉工、沥青工和树脂工,他们的皮肤更容易出现职业性皮肤癌。同样,生产染料、橡胶轮胎的工人,以及接触煤和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的煤气工人、铝制品工人,膀胱癌的风险更高。而接触砷和煤的工种,以及化学溶剂和有机化学品生产者和喷漆工等,则更容易患上肺和支气管癌症。
对于那些接触苯或放射线的人员,白血病的威胁更大;而氯乙烯的生产者则更容易遭遇肝血管肉瘤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认识到,职业致癌因素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其致癌危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部门对卫生保健和控制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
为了加强卫生保健,我们必须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让职工了解致癌物的特性、进入人体途径和防护措施。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定期监测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定期检查职工的身体状况。
我们还应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控制和消除生产性致癌物。例如,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有毒致癌物质。如果无法避免使用或生产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应限制原材料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大限度减少致癌物质向生产环境中的排放。加强通风,减少粉尘排放;改革工艺流程,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和密封化生产方式,以减少致癌物质与人体的直接接触。
对于那些从事接触致癌物质行业的人来说,了解健康知识、定期参加体检、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至关重要。因为健康是生活的基石,是工作的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