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疼痛周:对抗癌痛 走出疼痛的误区
关注世界疼痛周:走出癌痛的误区,共享生活之美
随着中华疼痛学会发起的第五次世界疼痛日暨中国疼痛周系列活动的展开,我们迎来了对抗癌痛的时刻。今年活动的主旨是“对抗癌痛”,旨在引领全社会正视癌痛,给予中、晚期癌症病人充分的止痛治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中有约700万,其中30%至50%的患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的癌症患者中,约有半数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疼痛是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有时甚至比死亡本身更为可怕。镇痛治疗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公众对于镇痛治疗存在诸多误区,从医生、家属到患者本身,都需要正视并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哈医二院疼痛科的刘金锋主任指出:“无论何种疼痛,只要难以克服,都应该及时到疼痛科接受治疗。”他强调,治疗癌痛并非只有注射镇痛药物一种方式,事实上,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疼痛科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可以治疗中至重度的癌痛。例如,采用植入泵、神经介入微创技术联合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不仅止痛效果好,且不易产生依赖性。对于一些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疼痛患者,疼痛科医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椎管阻滞、神经破坏等,以彻底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了癌痛之外,刘主任还指出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疼痛问题困扰着人们。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中有大约57%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对疼痛的片面认识,很多人选择忍耐或错误的治疗方式。刘主任强调,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应该尽早治疗。长期忍痛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对身体不利。突然出现的疼痛往往是某种疾病的症状,如果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就应该到疼痛科接受治疗。
据了解,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1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为此,卫生部已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的诊疗科目,二级以上医院也纷纷开展疼痛科服务。对于许多患者来说,“疼痛科”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门诊中,有许多患者在多家医院辗转后,经疼痛科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刘金锋主任进一步指出,我国约有30%的人长期忍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困扰。这些人并非不愿接受治疗,而是不知道该去哪个科室治疗。疼痛科主要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病理痛、颈肩腰腿痛、风湿性疾病疼痛、晚期癌痛等。哈医大二院疼痛科具有22年的丰富经验,采用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治疗法、神经阻滞等,为患者带来希望。
那么,哪些疼痛需要前往疼痛科治疗呢?刘主任介绍,最常见的慢性疼痛包括神经性病理痛、颈肩腰腿痛等。哈医大二院疼痛科采用国际较为先进的方法治疗这些疼痛,帮助患者走出疼痛的误区,共享生活之美。关于疼痛和疼痛治疗,我们有很多需要了解的知识。除了韧带炎、肌筋膜炎等软组织疼痛和骨性关节炎外,臭氧和胶原酶联合治疗、注射治疗、银质针和物理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风湿性疾病,除了传统的抗风湿药物、活血化淤药物,局部注射激素或臭氧也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哈医大二院设立了疼痛病房,为接受微创手术、神经阻滞术的癌症患者及其他市、县的疼痛患者提供了住院观察治疗的便利,为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完整的治疗方案。这一举措无疑为疼痛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他们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刘金锋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应该提高对疼痛及疼痛科的认识,走出疼痛的误区。疼痛不是小事,如果感到疼痛,就应该及时到疼痛科、疼痛门诊接受治疗。虽然止痛药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盲目过早服用会掩盖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的正确诊断。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和滥用止痛药,在使用止痛药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每年的世界疼痛日都提醒我们关注疼痛问题的重要性。国际疼痛学会(IA)自成立起就促进了各国在疼痛研究及临床工作的交流。在我国,为了提升疼痛理论和临床防治的研究水平,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这一组织致力于推动疼痛治疗领域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疼痛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提高对它的认识并正确对待。如果出现疼痛,请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也要关注疼痛领域的发展,了解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李华虹 刘乙辉)这个链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疼痛及其治疗的重要性。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重视疼痛问题,走出疼痛的误区,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