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宝宝鹅口疮
关于宝宝鹅口疮的问题,许多宝妈都遇到过,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是鹅口疮,为什么宝宝会得鹅口疮,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鹅口疮到底是什么?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这种真菌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在宝宝口腔的黏膜表面会形成白色斑膜,不易擦去,周围一般不会有红肿现象。虽然患部不会痛不痒,但如果控制不当,感染面积扩大,宝宝就会表现出烦躁、哭闹、拒绝进食等症状,有时还会发烧。
二、宝宝为什么会得鹅口疮?
宝宝得鹅口疮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些与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妈妈们的喂养方式有关。
1. 宝宝自身抵抗力:宝宝抵抗力较弱时,体内菌群容易失调,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特别是在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后,更容易引发鹅口疮。
2.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如果妈妈的乳房没有清洗干净,或者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导致宝宝感染白色念珠菌。
3. 环境因素:宝宝接触感染念珠菌的玩具、衣物等也可能引发鹅口疮。不注意个人卫生、亲吻宝宝小嘴等也可能传播白色念珠菌。
三、鹅口疮的特点及鉴别
鹅口疮的典型表现为口腔出现白色絮状物,不易清理。与奶瓣相似,但可以通过湿棉签擦拭来鉴别。鹅口疮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口腔红肿、疼痛等。家长在发现宝宝口腔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确诊。
四、如何预防鹅口疮?
1. 注意个人清洁:妈妈们要注意个人清洁,保持哺乳卫生,避免将病菌传给宝宝。
2. 清洗口腔:宝宝进食后,喂些水以清理口腔残留物,减少白色念球菌的滋生。
3. 不要亲吻宝宝小嘴唇:研究表明,部分宝宝因被妈妈亲吻嘴唇而感染白色念珠菌。家长要注意避免亲吻宝宝的嘴唇。
4. 勤洗手、清洁乳头:母乳喂养前,妈妈应先洗手并清洁乳头,以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宝宝的玩具和餐具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五、如何治疗鹅口疮?
发现宝宝口腔有白膜时,应及时就医。治疗鹅口疮的方法包括使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片。除了用药外,护理和清洁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消毒宝宝的奶瓶、玩具等物品,保持宝宝口腔卫生。在看不到白斑后还要连续用药3-5天,以免复发。家长还应注意提高宝宝的抵抗力,避免不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宝宝摆脱鹅口疮的困扰。关于宝宝鹅口疮的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开具药物,其中制霉菌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关于制霉菌素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用棉花蘸取制霉菌素溶液,这个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有2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然后将其涂抹在宝宝的口腔患处。我们也可以使用2%的苏打水来帮助清洁宝宝的口腔。这些药物的涂抹,每天可以进行3到4次。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等到宝宝口腔里的白膜完全消失后,还要持续用药5到7天,这样才能确保病情不会复发。
那么,如果宝宝鹅口疮反复怎么办呢?我们要知道,病从口入,感染的反复很可能是因为某些感染途径的清洁工作没有做好,或者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时间不够,再或者宝宝本身存在免疫缺陷。这些情况都需要到医院进行深入的检查和确诊。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们需要在哺乳前后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不建议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只需用清水擦拭即可。而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则要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清洗时要特别注意冲洗干净奶嘴内外和瓶身各个死角残留的奶液。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做好辅食器具的消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消毒时可以采用水煮或蒸的方法,确保器具完全没入水中,内部没有残存的气泡,煮至沸腾。
希望以上关于宝宝鹅口疮的治疗和预防反复感染的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