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抗艾滋病***物:去羟肌苷
去羟肌苷,英文简称ddI,自1991年10月在美国上市以来,作为第二个抗病物问世,其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该药物目前存在四种剂型:肠溶胶囊、咀嚼片、溶液和散剂。国内主要流通的是咀嚼片剂和散剂,不过散剂已逐渐淘汰。对于成人患者,根据体重的不同,服用剂量有所调整。体重大于60公斤的患者,每次需服用咀嚼片剂200毫克,每隔12小时服用一次;体重较轻的患者则每次服用125毫克,服用频次相同。
对于儿童患者,其服用剂量则依据年龄和体表面积而定。2周至8个月的婴幼儿每次服用剂量为100毫克/m体表面积,大于8个月的儿童每次服用剂量为120毫克/m体表面积,且均为每隔12小时服用一次。由于胃酸可能影响去羟肌苷的药效,因此咀嚼片中含有抗酸剂,以确保药物在胃酸中的稳定性。咀嚼片剂需要被嚼碎后吞咽,而非整片吞咽。该药需在空腹时服用,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进行,因为食物会促进胃酸分泌。而肠溶胶囊则不受食物影响,可在任何时间服用。
去羟肌苷的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似,特别是与司他夫定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可能加剧。值得注意的是,去羟肌苷还可能引起视物模糊。由于其独特的药物结构,当病毒对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和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时,去羟肌苷可以作为替代药物。在我国它被用作二线药物。尽管作为二线药物,但去羟肌苷在治疗艾滋病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国,它与齐多夫定都被视为一线治疗中的备选药物。
我国成人艾滋病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通常选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这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方案。替诺福韦的来源有时可能存在问题。在考虑到这一点的情况下,如果以前未使用过去羟肌苷的患者,可以考虑将其纳入二线治疗方案中替代替诺福韦。但需要注意的是,替诺福韦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因此在为儿童选择二线治疗方案时,需要特别谨慎。
对于儿童二线方案,我国通常选择阿巴卡韦+拉米夫定+克力芝。当考虑将去羟肌苷纳入治疗方案时,一些问题开始出现。去羟肌苷与阿巴卡韦都属于嘌呤类核苷类似物,与替诺福韦有相似的特性。临床上,替诺福韦与去羟肌苷或阿巴卡韦与替诺福韦的组合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可能存在毒副作用大或治疗效果差的问题。尽管有观点建议去羟肌苷与阿巴卡韦避免组合使用,但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的方案仍建议保留该组合。个人认为在二线方案中,或许可以保留已产生耐药性的拉米夫定,与阿巴卡韦和克力芝组成治疗方案。
在关注艾滋病、关爱生命的主题下,我们应对艾滋病的治疗给予更多关注。每种药物的选择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决策,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