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胃脘痛是一种常见且长期的病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针对其临床分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辨证施护。
临床分型方面:
1. 胃热挟滞型,主要症状为胃胀痛、拒按,伴随恶心呕吐、嗳腐酸臭、身热、面赤、尿黄等。
2. 肝气犯胃型则会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在按之减轻,且疼痛连及两胁,尤其在气怒时疼痛加剧。
3. 胃络淤阻型主要表现为胃刺痛,痛有定处并拒按,食后疼痛加剧,甚至伴随吐血症状。
4. 胃阴不足型则表现为口干欲饮、手足烦热、寐少、便干等。
5. 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胃隐痛、喜按喜暖,伴随冷吐清水等。
在临床护理上,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胃脘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1. 饮食调整: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宜食温养类食物如面条、汤饭等。急性发作时,宜食清热利尿的食物如西瓜。对于胃络淤阻型,应暂停进食,待症状缓解后再进流质饮食。
2. 情态护理:多数患者因病情迁延不愈而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我们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治愈信心。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使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3. 药物治疗的护理:对于各种药物,服用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化食导滞的药物,需观察疼痛性质和腹胀情况;舒肝解脾的药物,要观察病人情感变化和嗳气情况;温中祛寒的药物,需观察病人面色和食欲等。
对于胃脘痛的护理,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医学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让患者得到全面、细致、温馨的医疗服务。
(实习编辑:陈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