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对策帮你打败心理压力
在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赵国秋教授的引领下,深圳市民迎来了一场关于“健康心理、健康人生”的讲座。赵教授,作为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职业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表现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独特环境,使得许多市民在远离家乡、独自打拼的过程中,面临着亲情的缺失和生活的不稳定,难以找到感情的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心灵容易失去平衡和宁静。赵教授指出,按照常理,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应该拥有三个知心好友,这些好友应该是心灵的避风港,但在深圳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找到这样的好友却并不容易。
当压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时,深圳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便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深圳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文化冲击比内地更为明显,转型期带来的问题更为严重,这也使得心理卫生问题更加严峻。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圳人接触到多种文化观念,各种文化冲突明显,思想容易被误导,心理卫生问题在所难免。
那么,如何帮助职场人清理“心灵垃圾”,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呢?赵教授给出了十条应对策略。其中,自我应对策略是核心,包括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选择更为健康的应对压力的方式。例如,忽略自身需求而埋头工作并非长久之计,寻找朋友交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是更有效的途径。
除了自我应对策略,改变生活方式同样重要。确定“放松时段”,养成放松的习惯,多做让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避免压力积累,劳逸结合,这些都是关键。要坚持自己的权利,避免过度劳累或接受过多的工作任务。
学会拒绝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应对压力的重要策略。当他人的请求给你带来压力时,要学会有效地拒绝;当你有意见时,要诚实地表达,尽管这可能会引发争议。
赵教授的讲座为深圳市民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平衡和健康。在面临心理压力时,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重要课程。当人们愤怒却无法宣泄时,内心便会涌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闷与压抑。这种情绪让人陷入沉默,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寂,暗藏着无尽的波澜。人们可能会变得喋喋不休,不断唠叨心中的不满,或者会在背后进行指责与诽谤,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无法释放的愤怒,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了自己,也可能波及到周围的人,导致一种“消极挑衅”的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被压抑的挫折或愤怒,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不断地在内心积累,最终可能对我们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当我们的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和平衡,身体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让人愤怒的事情。如何处理这种愤怒情绪,如何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是我们需要学会的重要课题。我们不必将愤怒压抑在心底,而是可以选择适当的途径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可以是一次坦诚的沟通,也可以是一次激烈的运动,或者是一次安静的冥想。
当我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愤怒,我们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情绪。我们可以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为无法释放的愤怒而对健康造成的伤害。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内心的平和,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当我们愤怒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将情绪压抑在心底。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愤怒,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