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给予孩子肯定
当孩子完成了一件自认为值得骄傲的事情,向你展示时,你是给予一盆冷水还是肯定他们的成功呢?父母的肯定,对孩子的影响之深,或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何为肯定?从广义上说,肯定是对某事物或人的言行表示支持和赞同,并给出适当的善意回应。这种回应对于纯真的孩子来说,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
父母的肯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分享创作成果的热情,更能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亲友,还是老师、同学和朋友。
孩子的双眼犹如一部摄像机,不断摄取周围人、事、物的变化。但由于他们无法分辨好坏善恶,因此父母在给予肯定时应当谨慎。错误的肯定或不当的讯息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当孩子表现出某些值得肯定的行为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例如:
1. 当孩子全神贯注地从事某项活动时,无论成功与否,都应给予嘉许和肯定。
2. 当孩子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爱的事物和难忘的经历时,父母应给予语言和行为上的赞美。
3. 当孩子表现出礼貌和负责任的态度,如主动问安、扶助弱小等,应给予肯定的鼓励。好的礼仪不仅受人喜爱,还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当孩子表现出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时,父母应给予支持和肯定。
5. 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情绪,并懂得与他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时,应给予嘉许和肯定。
让我们通过两个小案例来进一步理解。
小敏热爱涂鸦,她拿着刚完成的画作展示给妈妈看,期待得到赞美与肯定。如果妈妈能够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欣赏并鼓励她:“画得真好,宝贝真棒!”这将极大地增强小敏的自信心和对绘画的热情。如果妈妈忽略了小敏的感受,甚至批评她,可能会打击她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另一个例子是小翼在堆积木时遇到了困难。如果他感到挫败并发脾气时,父母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帮助他恢复信心。例如,爸爸说:“宝贝已经堆得很高了,真的很棒。”这将帮助小翼看到他的成就,并激发他继续尝试的勇气和兴趣。相反,如果父母批评他,可能会让他更加沮丧。
点评:在A场景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了一把盐。当孩子无法完成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任务时,他们需要的不是嘲笑和不屑一顾,而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A中的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这不仅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还会让他们无法正确评估自身的能力,甚至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而在B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育儿方式。即使孩子没有完成积木的搭建,父母依然能够看到他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大部分完成的成果,这是值得鼓励的。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活动时,不应只关注结果,更应关注过程,寻找值得赞扬的部分,引导其改进不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受挫,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当孩子充满好奇,不断提出问题时,A场景中的父母往往以忙碌或忽视的态度回应,这会让孩子失望并减少的兴趣。他们可能会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烦?”而在B场景中,父母会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明白多问是一种好习惯。他们在父母耐心的解释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新事物的兴趣。
在现代社会,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一个不经意的肯定或鼓励,都能让孩子充满动力,将好的行为延续下去。反之,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不悦的表情都可能深深伤害孩子的心灵,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和学习态度。
作为父母,我们的每一个反应都在塑造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多关心孩子的言行,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时,我们就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完善的人。心理学家建议,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时的激励和肯定,这将会产生超乎预期的正向效果。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哺育和关爱孩子,所以请不要吝啬赞美自己的小宝贝。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天赋和潜力,我们的鼓励和肯定就像是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实习编辑:陈兴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