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冠心病进行治疗就是治疗房颤吗-
医学领域里,房颤和冠心病是两种机理不同的心脏疾病。尽管许多患者可能将房颤与冠心病联系在一起,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医学界常称房颤为“沉默的健康杀手”,这是因为其危害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必要性并不取决于患者感受到的症状的轻重。
有些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可能会误认为所有的心脏问题都是冠心病,并因此按照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种观念是不准确的。房颤是一种独特的病症,其发生并不总是与冠心病有直接联系。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房颤患者在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后,结果显示并没有冠心病,但他们的房颤情况却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冠心病的方法治疗房颤,显然是南辕北辙。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重要的是不要简单地将自己的症状归咎于冠心病,而是应该在全面的心脏检查后,接受专业的房颤治疗。房颤主要发生在那些心脏已有重病的患者中,尽管也有极少数情况发生在心脏本身并无大碍的人身上(这种情况被称为特发性房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形下,房颤的发生率约为10%-15%。
无论房颤患者是否有症状,他们都应到专科医院进行系统检查,以评估房颤的危险分层。这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指导接下来的治疗。据统计,中国约有800万的房颤患者,60岁以上人群是高发群体。
在治疗方法上,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治疗、体内心房除颤器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左心耳封堵术等。
关于房颤的转复,可以通过药物或电转复等方法实现。虽然药物转复的效果不如电转复显著,但电转复需要镇静或,而药物转复则不需要。电转复的主要风险在于可能出现血栓事件和心律失常。
控制心室率是治疗房颤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AFFIRM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复律及维持窦律并不优于控制心室率。控制心室率可能成为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抗凝治疗对有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至关重要。几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有益。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面临较大风险,且剂量调整复杂,需要反复监测INR。最近SPROTIF试验表明,新型口服抑制剂西米拉坦的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相似,但没有上述缺点。对于不能耐受或禁忌抗凝药物的慢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老年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较高,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对于这部分患者,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中,迷宫术是一种高成功率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选择性患者。近年来,在心脏手术中结合迷宫术或仿迷宫术已成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当前房颤治疗的热点之一。它包括两大方面:对药物难以控制的房颤进行房室结消融或置入起搏器以控制心室率;以及心房内线性消融或肺静脉消融以预防房颤复发。一项包括1171例房颤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肺静脉消融的患者的死亡率和房颤复发率都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
房颤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脏疾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对于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领域,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这一治疗手段正逐渐获得人们的关注和信任。
起搏治疗房颤也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新方向。一些新型起搏器,如Vitaron公司的Selection 900Eg和Medtronic公司的AT501等,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这些起搏器采用了各种特殊的起搏模式,针对触发房颤的房早、长短周期现象、房间传导阻滞以及心动过缓等问题,能够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尽管这些新型起搏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有效性仍需要经过更多的实践验证。
体内心房转复除颤器(IAD)虽然作为房颤转复的一种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上相对较少。目前,它主要用于与心室的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相结合的新一代ICD,治疗那些同时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的患者,以及那些发作不频繁但症状严重无法耐受的房颤患者。
在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中,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口服中成药如稳心颗粒、养心胶囊等;而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治疗。
近年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动物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II与心房纤维化和房颤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临床研究也表明,ACE抑制剂和AT1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者提高转复成功率。这一发现为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AS可能成为未来房颤研究的热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房颤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找到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房颤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