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的潜伏期到严重的机会感染及肿瘤症状不一。感染HIV后的初期,大多数人在2至12周内,抗HIV转为阳性,此时部分人会出现一过性急性感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皮疹、僵直、关节痛等。之后进入无症状期,可持续2至5年,甚至超过15年。大多数感染HIV的人可能会长时间没有症状,但病毒仍在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受损,病毒数量增多时,感染者才会出现相关症状,如倦怠感、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当HI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等症状。
HIV感染后的分类及AIDS诊断标准由美国于1993年修订并发布。该标准根据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划分。感染者被分为A、B、C三类,每一类别下又有三个等级。除了分类C的感染者被明确定义为艾滋病病例外,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特定数值(如小于200/μl)时,这些感染者也被视为艾滋病病例。
美国CDC在1993年发布的HIV感染分类系统和艾滋病诊断标准表明,HIV感染者的分类基于他们的临床状况。分类A包括无症状的HIV感染者、持续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以及有急性(初期)HIV感染的疾病或病史的感染者。分类B则涉及到更为严重的病情,包括由特定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口部的特定病症、持续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标准中还列出了其他几种情况,如果感染者出现这些情况,也将被归入相应的类别。
大量患者为无症状的携带者,这使得AIDS的预防工作极为困难。这些携带者在病毒携带期间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他们的免疫系统。对于HIV感染及AIDS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需要高度的关注和专业的医疗指导。
了解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分类标准和诊断标准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者至关重要。加强公众对HIV的认识和了解也是预防艾滋病扩散的关键。艾滋病分类C涵盖了25种艾滋病指征疾病,一旦确诊患有其中之一,无论CD4T细胞数量高低,均可判定为艾滋病。这些疾病包括:
1. 支气管、气管或肺部念珠菌感染;
2. 全身性念珠菌病;
3. 侵袭性真菌感染;
4. 弥漫性或肺外的感染;
5. 肺外的特定感染;
6. 导致慢性肠炎(病程超过1个月)的感染;
7. 除肝脏和淋巴结外的巨细胞病毒性疾病;
8. 导致失明的巨细胞病毒性视觉疾病;
9. HIV相关性脑病;
10. 单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长期感染(病程超过1个月),或支气管、食管的炎症;
11. 等孢子虫病引起的慢性肠炎;
12. 卡波济肉瘤;
13. 伯基特淋巴瘤;
14.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15. 脑的原发淋巴瘤;
16. 弥漫性或肺外的鸟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症或堪萨斯分支杆菌感染;
17. 任何部位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18. 弥漫性或肺外其他种别或未鉴定种别的分支杆菌感染;
19. 未明确列出的病症;
20. 反复发作的肺炎;
21. 进行性多脑白质病;
22. 反复发作的沙门菌感染;
23. 脑部特定疾病;
24. 以及由HIV引起的综合症。
艾滋病有三个典型特点:一是严重的免疫系统缺陷,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的缺陷;二是容易发生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感染,特别是卡氏肺囊虫肺炎(PCP);三是容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卡波济肉瘤(KS)。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生PCP的占比较高,而在非洲的艾滋病例中,KS的发生率较高。AIDS病人发生PCP和KS的死亡率也最高。
这些疾病和特征提醒我们,艾滋病不仅影响免疫系统,还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感染和肿瘤。对于确诊的患者,及早接受治疗和注意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实习编辑: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