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乙肝“妖魔”化

健康新闻 2025-06-28 03:09健康新闻www.xiang120.com

晓晓和古丽,这两颗明珠以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毅力考入了新疆区内初中班。命运却与她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体内携带乙肝病毒,她们被学校拒之门外。为此,她们的家长不远千里,从偏远的乡村来到乌鲁木齐市,为她们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记者于9月25日见到了这几位深情的家长,并深入了解了他们的遭遇。其中一位家长库尔班和他的妻子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日子2006年8月28日。那天,他们带着女儿古丽站在巴楚县某村的村口,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开往城里的汽车。他们对女儿说:“孩子,这次你能到乌鲁木齐免费上学是你的福气,你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听老师的话。”

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本,让古丽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体检将她的梦想击碎。学校通知古丽,她体内的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期,需要退学。与古丽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来自喀什的晓晓等19名同学。

记者还见到了晓晓的母亲刘某,她的泪水如泉涌。她哽咽着说:“晓晓为了考这个学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却遭到退学的通知,这公平吗?难道患有乙肝的孩子就不可以上学吗?”这个问题让大多数家长陷入深思。有些家长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孩子注射疫苗,而不是简单地排斥患有乙肝的孩子。

乌鲁木齐第15中学的校长助理殷秀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的决定是经过教育部门批准的。她指着“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招生体检标准”说:“你们好好看看上面的内容,就知道学校为什么会让他们退学了。”这个标准明确规定了几种不能录取的情况,其中就包括肝功能异常和正在复制乙肝病毒的学生。

殷秀琴解释说:“学校组织学生做了乙肝DNA检测,结果显示古丽等几个孩子的体内正在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病毒意味着具有传染性,他们真的不适合过寄宿生活。”她建议这些学生的家长先治疗孩子的疾病,然后再让他们上学,这样对孩子和其他人都负责。

谈及“乙肝”,人们总是慎之又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全疆各地的学生都争着进入初中班,而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入学可能会走后门、弄虚作假。学校对于生源地的体检结果持怀疑态度,并重新组织体检。

古丽在生源地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做的检验单显示,她的肝功能指标并未超过不合格范畴。学校的决定并非基于单一的体检结果,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校的责任。尽管如此,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社会对于乙肝患者的教育权益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为了确认古丽在医院体检结果的准确性,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医院医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古丽的肝功能检验和DNA检测结果应该没有问题。对于任何体检结果异议,医院会严格按照责任制度进行复检并追究相关责任。

当记者问及为何古丽在乌鲁木齐的体检结果不合格时,医院工作人员却婉言表示对此情况并不清楚,并建议记者向教育部门咨询。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教育部门在处理乙肝问题时非常慎重,既要避免歧视,又要确保学生的健康。此次初中班有47名学生被检测出乙肝病毒感染,其中19名学生体内病毒具有传染性。为了其他学生的健康,教育部门只能责令这些学生退学。

对于退学后的学生,教育部门会协调其原籍地教育部门,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并避免集体或寄宿生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一决定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关注与担忧。

有趣的是,刘某提供了晓晓的乙肝DNA检验报告和医疗证明书,证明晓晓肝功能正常。记者带着其他孩子的检验报告咨询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肝病中心的医学博士张跃新。他明确表示,这些孩子只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并非慢性乙肝病人,完全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他强调,社会不应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应给予更多关怀和理解。

张跃新还指出,许多人将乙肝病毒携带者误解为慢性乙肝病人,并过分担心其传染性。其实,只要及时接种疫苗,甲肝和乙肝都能得到有效预防。他认为,学校和社会应该摒弃对乙肝的过度恐慌和歧视,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和支持。别再让乙肝成为孩子们的“妖魔”,而是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公正的成长环境。

(实习编辑:李杏)

上一篇:胃炎黄金食谱有哪些?应该怎么保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