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临床恶变特点

育儿 2025-06-28 03:26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是一种罕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口周、肢端特异性黑斑、胃肠多发息肉和家族聚集为其三大显著特征。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25000。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肠道息肉恶变的趋势逐渐上升,成为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旨在对本院收治的12例PJS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本组共收治两家族PJS患者12例,其中男性患者占多数,男女比例约为1∶1。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从9岁到65岁不等。其中,有5例患者因肠套叠进行了手术,另外有患者因卵巢癌等其他原因进行了手术治疗。两家族遗传图谱如图1所示(注:此处无法展示图片)。

2. 恶变情况:在本院收治的PJS患者中,有4例发生了恶变,占患者总数的约三分之一(33.3%)。恶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肠道,包括降结肠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瘤样息肉等。其中,有一例为卵巢癌患者。在恶变的病例中,有两例患者不幸去世,占恶变患者的约二分之一(约16.6%)。

3. 手术情况:针对这些患者,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手术治疗。有部分患者因肠套叠急性肠梗阻接受了部分肠切除和息肉切除术。其他患者则进行了全肠道息肉切除术。手术过程摘除了78枚息肉,其中最大的一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处,大小达到6cm×5cm×2cm。

二、随访结果

我们对一个家族中的7例患者进行了及时随访。通过肠镜、胃镜、全肠道低张力钡剂造影检查,发现该家族中有3例发生了恶变。其中一位女性患者因卵巢癌进行了手术,术中才发现肠道息肉,最终被诊断为PJS。术后仅8个月就离世了。她的长子也经历了两次肠切除手术,最终因结肠腺瘤样息肉恶变并发展为结肠癌肝转移而离世。从发病到离世共生存了三年。而其他随访的患者尚在观察中。

三、讨论

PJS患者的男女发病率相近,这与相关报道一致。近年来,PJS患者恶变的趋势明显上升,肿瘤好发于消化道各脏器,女性患者的卵巢也是常见的发病部位。在恶变的病例中,具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占相当数量。我们认为,对于30岁以上的家族性患者,应格外警惕恶变的发生,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随着内镜技术的应用,PJS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提高。我们采用术中与肠镜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保留肠管,减少肠道切口,使息肉切除更为彻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对于急诊手术的患者,我们也强调术后及时随访,并在适当的时候考虑进行“根治性手术”。

参考文献:

一、孟荣贵、喻德洪和屠岳三位专家对Peutz-Jeghers综合征肠道息肉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改进意见。他们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中华外科杂志》上,于1992年指出,针对这种病症,肠道息肉的治疗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良和优化。此项研究对于深化我们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理解以及肠道息肉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二、Wang ZJ及其研究团队在肿瘤研究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他们发现,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肿瘤中存在LKB 1(STK 1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失衡。这一现象证明了该综合征存在一种由腺瘤到腺癌的癌变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 Pahtol》杂志上,于1999年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Kundson AG的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突变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他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了一项统计研究,发现突变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他的研究论文发表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上,于1971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项研究为理解癌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湘120健康网是湖南地区的健康资讯平台,提供,。如需内容合作,请联系湘120健康网或湖南健康网。对于侵犯版权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希望广大网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上一篇:人际沟通从自我认识开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