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际中的“冷热水效应”
冷热水效应:掌控心理秤砣,获得他人好评与同意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其实都是冷热水效应的生动展现。当我们的手先接触冷水再接触温水,或者先接触热水再接触温水,对温水的感知竟然会截然不同。这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秤砣却因人而异,随着心理变化而变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获得对方的好评并促使对方同意。
人际交往中,冷热水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策略。当面临事业滑坡、伤害他人或需要批评指责他人时,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形象,还能获得他人的好评。
以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李为例,他深知人性奥妙,在预计本月只能卖出少量汽车时,他通过运用冷热水效应,先做出最糟糕的预期,最终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业绩。为何经理对他大加夸奖?因为老李懂得如何调整经理心中的“秤砣”。他的谦虚和谨慎使得经理的期待降低,当实际业绩出来时,经理的评价自然提高。
蔡女士的演讲经历也是如此。她以自谦开场,降低了听众心中的期待,使她的演讲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这就是冷热水效应的魅力所在。她通过先给予“冷水”,再给予“温水”,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鲁迅先生的名言也阐述了这一效应:“提议扒掉房顶的人会得到众人的退让,同意开个窗口。”这正是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的典型案例。严经理让小王在远郊和近郊区中选择工作地,由于有了“远郊区”这个选择,小王心中的“秤”变小,顺利接受了近郊区的工作安排。
老陈和老时的谈判技巧也深得人们赞赏。他们先用苛刻的要求让对方感到绝望,然后再提出折衷方案,这个方案自然就成了双方的共识。这就是他们运用冷热水效应说服对方的成功案例。他们先给予对方“冷水”,再给予“温水”,使对方欣然接受。
冷热水效应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策略。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为了获得好评还是促使对方同意,都可以运用这一效应。运用时需注意方式方法,以免给人造成虚伪的印象。我们应该从大局出发,以真诚的态度去影响他人,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秤砣虽小,却可以左右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评价。掌握冷热水效应,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获得他人的好评与同意。面对这一看似绝路的困境,犹如走进一片黑暗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方欣然接受了合同。在这情境之下,哪怕方案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对方的条件,他们也会将其视为折中的优选而欣然接受。这的确是一种高明的谈判技巧,预设的条件在无形中减轻了对方的负担,使得折中的方案得到了毫不犹豫的认同。在商界洽谈中,这种技巧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人们在比较中做出判断,有时为了让他人接受某一事物,不妨先展示一个更为困难或不利的选择作为对比。这种“冷热水效应”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他们在两难中选择较为容易的一方。
一位哲人曾运用此效应,帮助一位生活贫困的朋友找回快乐。他通过提出一系列更糟糕的问题,使朋友的心态发生转变,从而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快乐并非完全取决于外界环境,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冷热水效应能够帮助我们在困难、挫折中找到新的快乐。
一次飞机延误事件中,机组人员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使乘客在短暂等待后感到如释重负,甚至喜出望外。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运用这种技巧,让对方在关键时刻感到愉快,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解决呢?
夏厂长聘用技术员小宫时,巧妙地运用了冷热水效应。他先提出一个较低的薪资数额,然后提出更高的数额作为选择,小宫在接受更高薪资时感到满意。这个事例展示了冷热水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小,我们可以让对方对获得的东西感到高兴。如果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大,就会出现负作用。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人只有保持心中的“秤砣”平衡,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
我们要学会运用冷热水效应,使对方在接受我们的观点或建议时感到高兴。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共赢的局面。我们也要警惕负作用的出现,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理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取得成功。(实习编辑: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