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有四个阶段 患者饮食注意限盐
在肝硬化失去代偿能力的时刻,其临床表现往往令人揪心。患者常常陷入顽固腹水的困境。幸运的是,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为患者带来了一线生机,它不仅有助于减轻腹水症状,还能促进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在这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治疗的作用不容忽视。
肝硬化,这一长期受损的肝实质硬化性疾病,其源头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的联合损害。肝功能逐渐衰退,蛋白质合成和水盐代谢失调,导致了顽固腹水的出现。综合其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见到不同类型的肝硬化,如门脉性、肝坏死性等,它们都可能引发顽固腹水。在这里,我们以门脉性肝硬化为例,来其营养治疗的重要性。
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水、腹胀、上腹部不适,甚至隐痛等。这些症状不仅令患者痛苦不堪,还标志着肝病已经进入失代偿阶段。
肝硬化的腹水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在腹水前期,患者尚未出现明显的腹水症状,但肾脏对钠的处理已经出现问题。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反应性腹水期,肾脏钠水滞留增加,总血容量扩张。到了顽固性腹水期,肝病严重,对利尿剂治疗不敏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肝肾综合征期,外周动脉扩张导致低血压,肾脏功能进一步受损。
对于肝腹水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要限制盐的摄入,包括食用盐、咸菜、腌肉等含氯化钠较多的食品。因为晚期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出现腹水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失衡。过多的食盐摄入会导致水在机体的潴留,加重水肿症状。研究表明,每多摄入1克食盐,就会有200毫升液体滞留在体内。这些多余的水分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停留在腹腔,形成顽固的腹水。限钠饮食是肝腹水患者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腹水和血清电解质化验结果,为患者制定低盐、无盐或低钠的饮食方案。
关于肝腹水患者的限盐问题,其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当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面对肝腹水,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过度担忧而采取极端的限盐措施,甚至在不咨询医生意见的情况下长期拒绝任何咸味食品。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低钠血症。这些健康问题会使患者食欲减退、浑身乏力,腹水的消退也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引发脑、肺等其他器官水肿的危险状况。
对于大多数肝腹水患者而言,短期适当地限盐是必要的。在初期,每天摄入的盐量以1至2克为宜。当症状出现好转后,可以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以每天2.5至3.5克维持一段时间,直至腹水消退。但长期过度限盐是错误的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监测血清钠水平,以调整盐的摄入量。
如果患者的血清钠低于130毫摩尔/升,那么此时就不应该再限盐了;如果血清钠低于120毫摩尔/升,不仅不能限盐,反而需要及时补充盐分。对于严重低钠血症的患者,除了要注意盐的摄入,还需要控制饮水量,一般以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顽固性肝腹水患者,特别要警惕是否合并了腹腔的细菌感染(即腹膜炎)。在这种情况下,限盐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立刻前往专科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每个肝腹水患者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既要警惕过度限盐,也要避免忽视病情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促进腹水的消退和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