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性 >>

哪些身体动作说明人内心在挣扎

两性 2025-06-28 03:39两性健康www.xiang120.com

情绪与烦恼的本质,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追寻终极真理的源头,这必然会引领我们接触到高层心理学的佛学概念。通过现代心理学的语言来解释佛家所谓的“苦”,我们可以理解人的痛苦主要源自于对生存保障、安全感与慰藉的追求。这些追求促使我们虚构出趋乐避苦的对策,进而构建了一个基于心智活动的虚拟世界,从而丧失了与真实本性的连接。

真实本性是一种宁静、清明而又全然敞开的状态,它超越了自保需求,包括明显的与隐微的自保倾向。因确知自己的存在本质是究竟圆满的,真实本性无需再证明自己的价值。人类的奇妙之处在于同时拥有虚构的自我和真实的本性。从表面看,“自我”积极有为,而“真实本性”则消极无为。但从根本上讲,“自我”却不断顽强抵抗解脱、疗愈和究竟圆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在消极无为中存在着最积极的解脱成分。

由于人类错误地将追求自保视为积极的行动,意识活动中才不断地进行着期待、要求、评断、衡量及规划。这些活动底层都带有细微的焦虑、匮乏、自我怀疑与低价值感。这些思维与情绪活动非常难以被察觉,因为它们运作得太快,太容易被我们认同。为了发展出对这些复杂意识活动的洞察,我们需要进行“正念”训练,获得一种不被烦恼牵着走的自我透视力,并学会与这些情绪能量共处。

在我38岁那年,我花了10个月的时间专注于正念实验。我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深入反思自己的内在世界。我清晰地体验到,任何一个念头的产生都涉及到心底的某种细微的情绪能量。这些情绪包括乏味、孤独、寻求乐趣、觉得自己不完整或不够理想等。换句话说,我们的自我或大脑意识总是试图通过制造一些活动来逃离当下,追求与过去或未来无关的空寂实相。但这种空寂为何会令人难以忍受呢?我们的脑子在静止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解脱?为何又会生出想要逃避的驱动力呢?

克里希那穆提在《点亮自性之光》一书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指出,我们的脑子是整体人类的头脑,受到文化、宗教信仰、经济活动和社会制约的局限。这个永不停息的头脑在运转中找到了安全感。如果我们试图减少或改变这种活动,大脑会失去方向感,因为它习惯于从安全感的需求出发来运转。除了追求安全感外,我们的头脑还有一种倾向不想安住在身体里面,心理学称之为“身心分家”。

在进行正念训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只要长时间保持静止不动,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身体的许多部分是阻塞的。这种阻塞感会引发不安,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转移目标,寻求纾解与慰藉。但正念训练的目的是要我们面对这种“身心分家”的惯性。当我们开始面对身体上的各种感觉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日常行为如喝茶、幻想、甚至扭动身体都是一种挣扎与不安,是我们无法与阻塞感共处的反应。

许多心理治疗师认为,让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及身体上是最具挑战的事,其难度远超一切心智及生产活动。但若能让自己深入体验这些阻塞感,就有可能将具体的威胁转化为热、压力或振动的能流。这时我们便真正体会到一切都在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正念修持就像是一种内在的炼金术,以接受所有杂质的平等性,将情绪及念头转化为一种精纯而清明的存在状态。

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正念,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否则这些习惯会支配我们的认知,使人际关系、工作及应对变得复杂难解。通过正念训练,我们可以逐渐解脱烦恼的束缚,实现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我们的注意力需要分配在两个重要的方面:身心和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瞬间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绪,其中一些可能会带来困扰和干扰。这些搅扰的想法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又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早期信念。

我们的身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它的状态,确保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和照顾。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正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应该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身心上,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

我们也应该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与他人交往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他人交流、合作和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敏锐,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搅扰我们想法的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源自我们的早期信念和固有的观念。这些信念可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且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些信念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它们,并尝试理解它们的来源和影响。

我们需要保持平衡,既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要关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我们需要时刻警觉并理解自己的情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心灵,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责任编辑:蒋辉)

上一篇:职场人减压好计三大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