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性 >>

进餐不定时易引发胃溃疡

两性 2025-06-28 12:26两性健康www.xiang120.com

近日,针对胃部相关疾病问题,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山大学梅雪婷博士以及广州药大学的王宗伟教授。两位专家指出,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并日益认识到精神、心理及社会因素在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消化系统问题外,胃溃疡的成因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一、精神因素:包括失业、升学压力、就业困难、经济纠纷等,国内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精神因素占诱因的5.4%-20.5%。在胃溃疡发作或复发的病人中,84%和80%的患者在发作前一周内有严重的精神应激因素刺激。

二、生活方式因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出现进餐不定时、进食过快、冷热辛辣刺激等不规律、不科学的生活方式,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上消化道黏膜防御因子能力减弱,长期可能导致胃炎加重,最终引发溃疡。

三、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目前人类发生率最高的慢性细菌感染之一,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活动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我国,Hp感染率高达50%-80%。

四、药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近年来应用范围扩大,其引起的黏膜损伤包括溃疡愈发常见。这类药物产生的无症状溃疡更易引发出血和穿孔。

五、其他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影响胆汁和胰液的中和作用,导致十二指肠持续酸化。长期大量吸烟不利于溃疡愈合,容易复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亲属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在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方面,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病”范畴。近年来,虚实相兼、寒、热、湿、瘀错杂的证型多见。现代医学认为胃黏膜的破坏因素和防御修复因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相吻合。一旦破坏因素增强或防御因素减弱,就会导致溃疡病的发生。中医对胃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多角度的,包括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通过辩证施治,采用多方位综合治疗已取得肯定疗效。

胃溃疡的诊断需要依靠仪器和病理等多层次诊断,而中医治疗胃溃疡则通过整体辩证施治,采用多方位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近年来,溃疡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外用类内服药物,如锡类散、赛胃安等,它们具有生肌收敛作用,能够敛溃疡、护胃膜、制胃酸、生新肌,为溃疡病的治疗带来了良好的疗效。

辨病用药与特异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也备受关注。大黄、枳实等药材能够促进肠胃收缩,增加胃动力;乌贼骨、浙贝母等则具有有机酸治疗作用。白及、滑石等能够修复和保护受损粘膜,黄连、蒲公英等则具有抗炎、抗Hp、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丹参、莪术等药材能够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四逆散具有抗酸性胃溃疡的作用。这些药材的特性和作用为特异治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胃溃疡的不同分期进行辨证施治。在胃溃疡活动期,应以辨病治疗为主,采用清热化瘀、健脾益气、温络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而在愈合期和疤痕期,治疗则应以脏腑辩证为主,根据脾胃虚寒或肝胃不和等情况,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溃疡病病程长,复发率高,因此强调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对于顽固不愈、反复发作的溃疡病,调治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溃疡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更多的胃部疾病知识等待我们去和学习。

(责任编辑:潘东波)

上一篇:常用的壶腹周围癌检查项目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