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甲肝高发期 青少年最易感染
春夏之际,正是甲肝的高发季节。在我国,甲肝的发病率平均为每十万分之三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甲肝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指出,通过综合预防措施,甲肝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甲肝,一个对青少年健康构成威胁的传染病。据某教授介绍,甲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甲型肝炎病毒引发,尤其在春夏季节更易爆发。此病传染性强,主要感染对象是青少年及儿童。全球每年发病的人数估计约为150万,而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报告人数的十倍之多。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甲肝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在法国,甲肝更是儿童肝炎的主要病因。回顾我国,1988年上海的甲肝疫情曾导致31万人发病,47人死亡,足以证明甲肝的危害性极大。
近年来,我国甲肝的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甲肝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甲肝仍有局部爆发流行,对青少年健康构成威胁。
甲肝病程一般为3至6周,除极少数暴发型病例外,大多数患者通过适当休息、补充营养和对症治疗即可恢复健康,且获得终生免疫。甲肝的传播速度快,常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爆发,严重影响当地的社会秩序。患者需隔离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45天,完全恢复需5个月之久,这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如共用餐具、水杯等,或通过食用被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传播。病毒从肠道进入血液,再进入肝脏,由粪便排出。若甲肝患者的物品污染了水源,往往会导致甲肝的爆发流行。
甲肝的临床表现通常为急性发病,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厌油等症状。血液化验常显示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数值升高。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神智不清、血液不易凝固等暴发型肝炎症状,其死亡率极高。还有一种隐性感染,即某些人感染了甲肝病毒后并不发病,没有任何症状,但这类人同样具有传染性。在所有感染者中,发病者与不发病者人数之比为1∶1.5。
值得注意的是,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生物如毛蚶、蛤蜊等体内的存活能力极强,能存活三个月左右。这些海鲜栖息的水域常受沿海城市污水的污染,导致肝炎病毒在其体内蓄积。若生食或半生食这些含病毒的海鲜,极易感染甲肝病毒。
为了防范甲肝的传播,专家建议应大力宣传卫生知识。对于海鲜食品,应反复在清水中浸泡、冲洗,煮沸15至30分钟后再食用。直接入口的食物如水果、凉拌菜等要多冲洗几次,避免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吃火锅时,肉要切薄、烫熟,不能一见颜色变浅就食用。最好在安全检疫有保障的大商场或大型农贸市场购买火锅食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给2至14岁的儿童接种甲肝疫苗以预防甲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