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害怕心理 自如说“不”
【解读】“不”,不仅是无或没有的象征,更揭示了自我被压抑、成长环境被他人思想所“武装”的境地。那些无法拒绝的人,在内心深处对拒绝持有复杂的情感:既反感被禁止,又本能地排斥拒绝的行为。这就像许多人在童年时因父母的打骂而心生怨恨,发誓绝不在自己的子女身上重现这种行为。但如何做到自如地拒绝呢?这需要自我调整心态,学会接纳自我。
【建议一】:学会允许自己。想要自如地说“不”,首先要对自己多一些宽容和允许。允许自己的人性中的“坏”一面存在,比如粗俗的语言、反对意见、对别人的教训和指责等。允许自己的家里乱一些,允许自己偶尔的失约和违约,允许自己发怒,允许自己拖延和被动。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无需为此感到愧疚或压抑。
【建议二】:掌握说“不”的技巧。委婉地拒绝可以缓和气氛,比如用“如果我有时间的话…会…”这样的句式。温和地拒绝、巧妙地拒绝也是很好的方式。例如,“不好意思,这次不行…”或者“我也正愁着呢,或许可以找找别的朋友帮忙”。直接的拒绝也是一种选择:“对不起,我没有时间”。学会这些技巧,能让拒绝变得更容易接受。
【建议三】:认同自己的不会拒绝。如果拒绝别人对你来说很难,那么首先要接受自己的这种不会拒绝。不要为此感到自责或焦虑,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对拒绝的复杂情感。人对某事怀有矛盾心理时,事情难以解决。拒绝别人必然会导致得罪人,这需要我们面对一个心理悖论:如何平衡拒绝与不得罪人的愿望?要做到自如地拒绝别人,首先要能接受可能得罪人,或者说,不怕得罪人。这需要我们克服对孤立的恐惧,放下对他人好评价的依赖。
【深化解读】:如何做到不怕得罪人呢?这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做起拒绝对自己的严格、讲究和要求。比如,我们不必过于守时、整洁,不必过于三思而后行,也不必为了取悦别人而委曲求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这是不为难自己,也是真正的自我接纳。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接受自己的不会,不强求自己做不会的,这是放过自己。不拒绝别人也有其好处,比如满足我们潜意识的心理需要,避免焦虑,还能换回别人对我们的感激。当我们敢于向别人求助时,那些曾被我们帮助过的人,往往也会乐于帮助我们。
要克服对拒绝的敏感,最根本的是从改善和培养个性做起。一个人只有真正解放自己,获得人际自由,才能真正做到自如地拒绝和提出要求。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需求,学会接纳自我、尊重他人,是我们走向成熟和自主的重要一步。 (实习编辑:张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