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荨麻疹发病急 中医教你护理好方法
关于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中医学给出了多种称谓,如鬼饭疙瘩、瘾疹、风疹块等。虽然在我国古献中未明确记载荨麻疹的病名,但这些称谓都是根据病症的症状及发病原因而得。例如,“瘾疹”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文中描述了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即瘾疹),这是目前所有考证文献中关于该病病因病机的最早论述。
当谈及儿童荨麻疹时,我们注意到儿童荨麻疹多呈急性,具有面积大、症状明显、瘙痒剧烈等特点,可在全身多个部位发生,时发时停。与成人常见的慢性荨麻疹不同,儿童荨麻疹的病因更为明确,且病程相对较短。
在儿童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食物是一个重要的诱因。牛奶、鸡蛋是最常见的引发儿童荨麻疹的食物,鱼类、蟹、虾、花生、干果仁、芹菜、桂皮、白胡椒、芥末等也可能引起幼儿的过敏反应。2~7岁的儿童由于不耐受虫咬,最容易发生丘疹性荨麻疹。
对于儿童荨麻疹的护理,家长需特别注意。应让患儿在安静、通风、室温适宜的环境中休息,并尽量找出荨麻疹的发病原因,避免接触。严禁用热水烫洗、摩擦患处,以免加重瘙痒。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说服其不去搔抓患处,对于较小的婴儿,则可以为其戴上手套或直接约束手部。局部皮炎处可用温水或硼酸水、过氧化氢、醋酸铝溶液清洗,如有油脂则可用植物油清洗。在治疗方面,除了口服抗组胺药,还可以外涂炉甘石剂。如患儿涂抹炉甘石剂后仍感瘙痒,建议涂抹碘伏,不仅能起到外用消毒的作用,还能迅速止痒,且效果佳,无痛苦,易被患儿接受。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与风邪关系密切。邪气客于皮肤,又遭遇风寒,两者相搏而致。有医家提出荨麻疹是因为胃肠变化、内热生风又遇外风而致。对于儿童荨麻疹患者,除了必要的治疗,日常的护理和保养同样重要。家长需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尽量避免接触诱因,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古代的医家们在荨麻疹的病因时,不仅着眼于身体物质层面的因素,还深入了精神情志因素对其的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荨麻疹并非简单的皮肤疾病,而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种反映。
在医家们的观念中,肺气虚弱与肝火妄动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他们相信,当一个人肺气虚弱时,身体的防御能力会下降,易于受到外界风邪的侵袭。肝火妄动会导致身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就包括荨麻疹。
古代医家们也注意到了饮食与荨麻疹之间的关联。他们认为,某些食物如鱼虾、辛辣等动风之物,容易引发荨麻疹的发作。这些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刺激身体内部的某种机制,导致过敏反应,进而引发荨麻疹。
更为重要的是,患者本身的体质因素也是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之一。不同的个体,由于体质的差异,对于同样的外界刺激,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某些体质的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可能更容易患上荨麻疹。
在古代医家们的观念中,荨麻疹并非简单的皮肤病,而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种体现。他们在治疗荨麻疹时,除了针对表面症状进行治疗外,还会从调理身体内部着手,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舒缓情志等方法,来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古代医家们对于荨麻疹的病因有着深入的认识,他们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不仅与身体物质层面的因素相关,更与人的精神情志、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全面的观念,为我们今天认识和治疗荨麻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