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防治
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涉及到胃粘膜的局限或广泛萎缩。这种萎缩不仅导致胃粘膜固有腺的数量减少、功能减退,还常常伴随肠上皮化生和炎性反应。诊断此病症主要依赖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结果。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病症的发生率及其病变程度都会增加,因此有人将其视为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化。
临床表现
许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人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隐痛、胃脘饱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可能会显现。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贫血、舌炎、腹泻等。在胃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血管显露,也可能出现糜烂和出血。胃黏膜活检会显示固有腺体的减少,被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所替代,同时伴随间质炎症的显著浸润。
分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分为A型和B型。A型主要影响胃体部,与自身免疫有关;B型则主要影响胃窦部,与胃癌的发生较为相关。还可以根据萎缩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发病原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发展、遗传因素、接触重金属、放射线暴露、缺铁性贫血、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等也会导致胃粘膜受损。
诊断手段
确诊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除了常规胃镜,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检测也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手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如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阳性等。近年来,镇静内镜(俗称无痛内镜)的使用使得胃镜检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危害
慢性萎缩性胃炎因其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以及与胃癌发生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病症的危害不容小觑,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病症,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防止其恶化和降低相关健康风险的关键。萎缩性胃炎的发展与演变,普遍被认为是经历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AG)逐步转变为萎缩性胃炎,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直至最终转化为胃癌。阻断或逆转萎缩性胃炎的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访工作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存在癌变的风险,年癌变率约为0.5%~1%。随访策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中度至重度萎缩或伴随肠化生的患者需每年进行一次随访,而轻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则每六个月至一年随访一次。对于重度异型增生,应立即进行复查和活检,必要时需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显示,根除HP可以有效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并有助于防止萎缩和肠化生的进一步恶化。一旦萎缩性胃炎发展到“不可逆转点”,根除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
在饮食方面,一些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如抗氧化维生素、硒、叶酸等被认为对预防胃癌有一定作用。针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粘膜炎症,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根除Hp、抑酸或抗酸治疗、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解痉药、助消化药物等。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预防,患者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包括祛除病因、饮食得当、戒酒忌烟、稳定情绪、防止传染、合理用药、劳逸结合以及定期检查。特别是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萎缩性胃炎,降低癌变风险。
萎缩性胃炎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和关注的疾病。患者需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规律生活,这样才能有效阻断或逆转萎缩性胃炎的进程,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