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有八大禁忌 预防冠心病锻炼减压不抽烟
关于治病,有一种说法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于患者而言,护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治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呢?哪些日常习惯是他们需要避免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定时饮水
一些中老年人常常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这样其实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脱水。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来说,血液黏度都有所增高,脱水会导致血液浓度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心脑血管堵塞。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至关重要。
二、避免生气、发怒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着人的一切活动。如果过分紧张,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小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引发缺血缺氧现象,从而诱发或加重心肌梗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和发怒对冠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三、远离烟酒
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三倍。烈性酒可能导致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过多的乙醇还会增加心脏耗氧量,加重冠心病。烟酒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必须严格避免。
四、保持口腔清洁
如果口腔不卫生或患有牙病,口腔中的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小动脉痉挛或血栓,从而引发心肌梗死。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病,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五、避免过饱
过饱会直接压迫心脏,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心血管痉挛,引发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宜少食多餐,晚餐只能吃到七八分饱。
六、适量运动
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超负荷的运动量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量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而言是必要的。
七、防止缺氧
除户外活动或有氧运动外的其他时间,人们的吸氧量往往不足,这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等症状。长期供氧不足会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房间通风换气,当感到不适时,应立即缓慢深呼吸。出现心绞痛时,除了服用急救药物,还可以吸氧以缓解症状。
八、注意防寒避暑
严寒和酷暑都会给冠心病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寒冷季节要注意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避免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炎热天气则要注意防止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冠心病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防护工作。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但只要遵循上述建议,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健康。作为冠心病患者,冬季外出活动时需特别关注保暖,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是明智之举。早上洗漱时,不妨使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身体。在洗衣洗菜时,更要避免长时间将双手浸泡在凉水中,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能大大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血液循环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这可能会加重心脏的额外负担。为了有效预防冠心病,我们应从生活细节做起。
锻炼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即使工作再忙碌,也没必要专门腾出时间去运动。少坐电梯、多走路,这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就能带来良好的锻炼效果。锻炼的同时也要适度减压,放松心情,避免心事重重,否则心脏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除了锻炼,控制饮食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一环。喜欢的食物吃一半,不喜欢的则干脆不吃。这样既能保护心脏,又不会让嘴巴“受委屈”。远离是减少冠心病风险的必要举措。吸烟比高血压更损害心脏,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冠心病。不仅自己不要吸烟,还要尽量避免吸入他人的烟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学会给心脏“减压”。遇到坏心情时,先缓冲一下,不要让时间去稀释不愉快的回忆,把残存的记忆逐渐淡化。在工作中,尽量避免过于计较和算计,这样也能减少对心脏的“伤害”。一旦感觉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找正规医院的医生治疗。特别是心脏不舒服时,更不能硬扛,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冠心病患者应注重日常保健,从细节入手,保护心脏健康。通过锻炼、控制饮食、远离、及时减压和就医治疗,我们都能为自己的心脏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