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乙肝抗病毒的药物选择
田德英教授是一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超过三十年的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她曾进修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内科医院,专攻肝脏疾病的诊治,并在那里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目前,她担任中国肝炎基金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委员会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同时也是《临床内科杂志》等五种杂志的编委。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肝病、感染性疾病及抗生素耐药性方面,尤其在重症肝炎和发热待查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主持人宣布了今天的访谈主题是关于慢性乙肝抗病毒的药物选择,特别是核苷类药物的选择。随着乙肝治疗的普及,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持续的高水平的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主持人提到,社会上存在许多关于乙肝治疗的虚假广告,声称能够迅速治愈乙肝。田德英教授对此表示,这些广告必须进行谨慎分析,不能盲目相信。她强调,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治愈。
关于理想的核苷类药物的特点,田德英教授认为应该具备快速抑制乙肝病毒、能够使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使患者转氨酶正常、出现表面抗体、改善肝脏组织学、副作用小、耐药率低以及性价比良好等多个方面的优点。这样的药物才能够成为理想的乙肝治疗药物。
在访谈中,田德英教授也提到了患者如何分析虚假广告的问题。她建议网友应该经常与专科医生进行沟通,阅读科普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她还强调了乙肝治疗过程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指出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物也是至关重要的。她表示会继续深入研究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领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服务。此次访谈让广大网友对慢性乙肝抗病毒的药物选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到了田德英教授的权威解答和建议。乙肝治疗路线图助力优化治疗,田教授解读
亲爱的网友们、乙肝患者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过对乙肝治疗的迷茫和困惑?现在,有了乙肝治疗线路图,你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把握自己的治疗效果。田教授今天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这一重要概念。
田教授指出,这个线路图是对乙肝治疗的全面优化,为患者带来更为规范、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预防耐药现象的发生。
以替比夫定为例,治疗24周后,也就是半年时,医生会对患者的乙肝全套DNA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如果患者的HBV DNA小于十的三次方,意味着治疗效果良好,可以继续使用替比夫定,直至出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
并非每位患者在半年时都能达到如此理想的效果。有的患者DNA可能处于十的三次方到十的四次方之间,这就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测。一年时,如果患者情况仍未改善,医生可能会考虑增加药物剂量或种类。例如,在原本使用替比夫定的基础上,增加核苷类药物阿德福韦。
主持人询问,如果患者的HBV DNA下降不多,是否意味着出现了耐药现象。田教授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加药是一个比换药更为推荐的治疗方案。他特别强调,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其他药物也有类似的线路图治疗方案。
关于乙肝治疗的耐药问题,田教授表示,这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问题。为了减少耐药,临床医生需要时刻关注这个问题。目前,联合用药是正在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有报道显示,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这其中包括两种核苷类药物的联合,以及在核苷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但具体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实。
乙肝治疗线路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预测和把握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通过联合用药等策略,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为乙肝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