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焦虑 解读都市“陀螺人”
春节的脚步逼近,许多人却像被无形的力量推着,转得更快,成了更忙更累的“陀螺人”。年前一刻不得闲,焦虑和压力如影随形。在这个效率至上的现代生活中,忙碌和紧张成了都市白领无法逃避的年关状态。
每到年末,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银行的工作人员、医院的医生、快递行业的工作者,每个人都在为年终的冲刺而忙碌。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里,仿佛被时间的车轮追着跑,一刻都不能停歇。
曹健,一位商业银行的员工,到了年末,他负责维护的ATM机成为了储户们争相使用的对象。储户们的工资、年终奖、奖助学金纷纷到账,ATM机前的队伍越来越长。曹健和同事们忙着申请调拨现金,清分选择出那些至少七八成新的,然后每天一趟甚至几趟外出放钱。因为操作频繁和杀毒软件更新,ATM系统经常无故重启。客户存款时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曹健前去解决。他感叹:“要过年了,我却成了又忙又累的陀螺,停不下来。”
于从铭是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年前这段时间他也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是病人复查的密集期,他每天早早去医院,晚上很晚才能回家。白班结束后,第二天本应休息以便倒夜班,但现在休息成了奢望。虽然心态还不错,但他也不禁感叹:“大家都这样忙。”
刘雪在部工作,最近她感觉自己像是被好几道皮筋狠狠捆扎了一样,公司气氛紧张,工作强度加大。她坐在电脑前精神高度集中,手下的键盘噼里啪啦作响。现在她甚至想主动加班,只为从注定要缩水的春节假期里挣几天回来。她说:“一年忙到头,不就盼着那几天的休息时间吗?”
宋宁是一家测绘设备销售公司济南办事处的中层管理人员。年底这道坎儿他已经迈过去了。他和同事们在年终赶在“走动”频繁期之前,到合作单位拜访答谢。销售这个行业,年末的走动通常被贴上“功利性”、“目的性”的标签。为了避免尴尬,他们索性冷处理。宋宁坦言:“年底是有人笑也有人哭的时候,春节前后总会走一批人、换一批人。”
刘江玮是银行工作人员,他直言自己“倦怠”了。元旦前银行忙着年终结算,大家拼命拉业务、拉存款。现在虽然告一段落,但年前的忙碌并未结束。他感到心里很空很虚,没有成就感。他说:“要不就吧。”他的烟瘾并不大,但那段时间实在太累了,抽得实在太凶了。他顿了顿说:“过了春节,又一年等着去忙呢。”
朱先生是一位事业单位中层,他自嘲年前是一个“忙人”,为公为私都忙。他不仅要参加各种会议、聚会、答谢活动,还要进行拜访、串门等应酬活动。其实不光是年前忙碌,春节期间他的时间更是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谈到年前的忙碌时他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脸上露出了模糊的笑容但心里明白:“忙至少说明不是最边缘的。”大家都在抱怨忙碌但这也是种自我成就的实现方式之一。”如果被打回原形,你会接受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来听听朱先生的回答。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在拥有足够力量时选择过上更为清净的生活时,他反问道:“何谓足够的力量?”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他对力量的理解和对现状的反思。
朱先生深知,无论在哪个领域,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每向前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他常常在决定做某件事前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思考自己的行动是否对得起过去的付出。在他看来,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
与此苏先生作为大学老师,对忙碌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从功利的角度看,忙碌是必需的,因为忙意味着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得到认可。就像年底学校放假时,课题、文稿、会议接踵而至,虽然忙碌,但这总比无所事事要好。因为这意味着他在做研究,在奋斗。应酬也是个人发展的一部分,是付出的代价。难道人不应该追求进步吗?
对于“打回原形”,朱先生和苏先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认识到,生活是一个不断挑战和成长的过程。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成长,在挫折中前行。
或许有时我们会感到疲惫,甚至想要放弃。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界里,只有那些敢于接受挑战、勇于面对困难的人,才能真正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