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能使血压稳定 饮食与行为调节很重要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与生活调节之道
面对高血压,无需惊慌失措。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众多,其中,心理调节占据重要一席。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应激和情绪障碍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社会的心理刺激、紧张、焦虑、惊恐、愤怒等情绪,以及争强好胜、欲望过高、自卑胆怯等性格行为,都可能引发血压失常。有人将高血压称之为"情感病"。
为应对这一问题,患者可以采取一系列自我心理调节措施。调换工作环境、减轻工作量、降低人生追求、与人交谈、倾诉、唱歌、欣赏柔和音乐、旅游等都是消除致病的社会心理刺激因素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应激能力,控制情绪冲动。再配合药物等其他疗法,高血压病便能得到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自我按摩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按摩手指甲根部或涌泉穴,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脑内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每天早起、午间、就寝前进行三次按摩,可收到显著效果。
饮食与行为调整同样重要。高血压病人应遵循三餐热量分配原则:早餐占30%、午餐40%、晚餐30%。限制钠盐摄入,以清淡饮食为主,白天食盐量不得超过5克。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是芹菜,因其具有降压作用。常食用***、白菜、大枣、蘑菇、山药、西红柿等食物对高血压病人亦有好处。避免过度饮食,主张少量多餐,并尽量减少脂肪类饮食的摄入。
除了以上措施,高血压病人还应注重日常活动的安排。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应进行至少半小时的活动。这些简单的生活习惯调整,结合医生的专业建议,将有助于高血压病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让生活更加健康、和谐。高血压,一种常见疾病,需要我们的关注和重视。除了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行为疗法作为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已被推荐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手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有效的自我放松方法。
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闭上眼睛,让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向上至面部得到放松。随着肌肉的松弛,紧张情绪也会逐渐消散,为心灵带来一份宁静。在此过程中,用鼻子呼吸,吸进与呼出时默念“一”,有助于调节呼吸节奏,使心绪平静。这种呼吸练习不仅能帮助放松身体,还能缓解精神压力。
持续这样的锻炼20分钟,结束时再10分钟,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每天锻炼1-2次,避开饭后两小时内的时间段,以免影响消化。除了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仍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降压效果是使中青年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老年患者的血压则至少降至正常偏高血压水平。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血压持续高于200/120mmHg,降压速度需温和,避免过快降压导致心绞痛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对于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更为关键,应低于130/85mmHg。而对于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则应控制在更严格的125-130/75-80mmHg以下。
治疗高血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地注意饮食、加强锻炼、配合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还需注意避免过度饮用浓茶和咖啡。只要患者不断克制自己的情绪,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就能很快得到控制,生活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与高血压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