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茵性尿道炎的相关常识
非淋茵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是一种由淋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引发的尿道炎,特别是尿素分解支原体。此病在欧美国家已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在我国亦逐渐增多,成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专家指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为衣原体和支原体。它们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引发尿道炎和其他生殖道炎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无症状或仅出现妇科症状,难以确定其发病率。
衣原体的生长周期特殊,分为感染型原体和繁殖型始体。原体呈球形,可在细胞外生存并具有感染性。当附着在易感细胞表面时,被细胞吞噬,然后在细胞内转化为始体,始体再繁殖并重新组织成原体,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健康细胞。沙眼衣原体至少有15个血清型,其中D-K8种与NGU有关。
分解尿素支原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它能在缺乏坚硬细胞膜的情况下生存,不被青霉素所抑制,但对四环素、红霉素、壮观霉素敏感。支原体感染后,除了引发尿道炎外,还可能引发其他生殖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宫颈炎等。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与性生活活跃有关,特别是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发病率较高。由于症状较轻,很多患者忽视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治疗变得困难。由于女性感染者症状轻微,往往不予治疗,增加了本病的传播机会。
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果临床表现与化验结果不符,应考虑是否为神经过敏症,此时需要解释、安慰并使用镇静药物。治疗时不应滥用药物,如青霉素对衣原体、支原体无效,因此一般不应使用。
非淋茵性尿道炎虽然症状较轻,但危害并不小。它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甚至可能导致不育症和宫外孕。对于非淋茵性尿道炎的治疗和预防,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性生活过程中要注意防护,避免不洁性行为,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针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需深入理解其特点和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抗生素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磺胺对衣原体有效但对支原体无效,而链霉素、大观霉素则对支原体有效但对衣原体不产生作用。庆大霉素、新霉素和多粘菌素对衣原体同样无效。
在治疗过程中,若性伴侣同样感染,则应一同接受治疗。因为患者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很可能是因为性伴侣未经治疗,病菌在两人之间反复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有4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患者及其性伴侣都需要接受预防性的药物治疗。如患者是孕妇,可选择红霉素或进行治疗。
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不同于淋病,不能短期足量治疗,而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患者容易忘记服药,或者症状稍有缓解就停止治疗,这会影响疗效或导致复发。不应急于更换药物,而应坚持当前治疗方案。
对于已感染淋球菌的患者,同时也有可能出现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感染,因此在治疗淋病时,可联合采用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案。对于经多次治疗仍未痊愈的患者,应深入了解其病情,若按正规疗法无效,应更换治疗方法,甚至采用联合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治疗时不宜使用同类抗生素。
对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患者,延长疗程至4-6周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分解尿素支原体可能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若怀疑属于这种情况,应及时改用其他抗生素。
患者若反复发作,应警惕可能的并发症,如等,并做相应的细菌学检查,及时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饮酒。医疗单位应对每一患者做详细的临床和细菌学检查,针对性进行治疗,这样才能确保彻底治愈。
对于滴虫、霉菌或其他少见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尤其是霉菌性尿道炎,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而应查明病原体后对症治疗。完成一个疗程后,应进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为湘120健康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实习编辑:张曼)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过程。在遵循医嘱的患者和医疗单位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最佳的治疗方法,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