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患者应慎用止痛药 防止胃出血
秋冬之交,气温骤降,对于溃疡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尤为艰难的时刻。溃疡病,包括十二直肠溃疡,在这个季节容易反复发作,其发病率较往常更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除了常见的诱发因素,如浓茶、咖啡、烟酒、寒冷刺激以及饮食不节制之外,还有一些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病因。对此,专家建议溃疡病患者应当到医院检查,了解具体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有一种常见的误区是,有些患者因为服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胃出血。药物中的消炎镇痛药或激素类药常常会对胃产生刺激。我们在药品说明书中常能看到“饭后服用”的字样,这正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刺激胃部。专家提醒,这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如果可以选择,应尽量选用对胃黏膜无损伤的药物。如果药物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可以向医师咨询,是否需要加服胃黏膜保护剂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在临床中,有些患者因为自行服用止痛药而引发问题。例如,一些患者因为自服止痛片而导致胃出血住院。其实,目前药店出售的止痛药一般是消炎镇痛药,对发热、关节痛有效,但对胃痛并没有治疗效果。这些药物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出血糜烂,导致溃疡复发。胃痛发作时,绝对不能随便乱服药,必须到医院诊治。
胃镜检查时,有时会发现患者的胃粘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老张是一名司机,曾因胃溃疡吃过长时间的药才治好,但最近又感到胃痛,晚上甚至痛得无法入睡。经过胃镜检查,发现他的胃粘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专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老张溃疡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这种细菌会在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生长,引起粘膜炎症,破坏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胃炎加重,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对于反复发作的溃疡病患者,如果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该到医院进行根除细菌感染的治疗。
有些患者在胃痛发作时就吃药,稍微好一些就不继续服药。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虽然胃痛暂时缓解,但溃疡并未真正治愈。一有刺激,如寒冷、饮食等,还会发作。专家提醒患者要根据溃疡病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一般胃溃疡需要治疗6~8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需要治疗4~6周。对于经常复发的患者,可以在溃疡病的高发季节到医院进行低剂量的制酸药物维持治疗。
最后要强调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为了预防这种细菌感染,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喝生水,不要吃未煮熟的生菜或未清洗干净的水果,肉食要熟食。多人吃饭时实行分食制或使用公筷和公用汤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