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无痛不代表健康 健康心脏须遵守五规则
通常,医生会通过观察心电图上的ST-T段变化、新出现的Q波以及血液中肌酶(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动,来判断患者是否最近经历过心肌缺血发作。在症状明显的患者中,有4/5的人心电图上并不会出现Q波。一项研究表明,非Q波的无症状性心脏病发作会使死亡风险增加11倍,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17倍。美国的研究人员警告说,无症状的心脏病发作可能比预想的更为普遍和致命。
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指出,有四类人群特别容易发生无痛性心梗。一是感觉神经受损的病患者,他们可能无法感受到疼痛;二是老年人群,他们对痛觉不敏感,对疼痛的响应迟钝;三是慢性血管闭塞的患者,他们的心肌对缺血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因此在发生血管闭塞时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四是一些女性患者,她们可能会误将自己的症状视为其他疾病而忽视,这是一种假性“无症状”。
对于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各种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进行运动锻炼并,以减少无症状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疼痛症状的心绞痛或心梗发作,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进而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高危人群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应该注重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迹象,并尽早进行防治或避免无症状心脏病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预防心脏病,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利用其他检查手段尽早发现。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如果危险分层属于“高危”者,即使心电图正常,也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便在心脏病发作之前发现潜在的心脏异常。
第二,通过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来识别。即使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时没有疼痛感,但心肌缺血或坏死可能已经存在。这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少重要器官的血供并引起一些症状。患者可以通过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来协助识别。如果心脏病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头晕、活动时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梗的可能性。
为了保持心脏健康,还需要遵循一些新的规则。除了传统的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等方法外,还需要扩大心脏病风险评估范围,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家族史、生活方式和体重指数等。除了有氧运动外,还应该增加举重等抗阻运动来改善四肢血流、缓解心脏负载。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除了多吃高纤维食物外,还可以增加西红柿的摄入量。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能够降低坏胆固醇水平。通过遵循这些新的心脏保健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
生活的重压和无尽的应激,如同一座座无形的高山,让人们的内心承受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让心理健康亮起红灯,更可能引发心脏病的风险。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抑郁情绪对心脏健康的威胁,甚至超过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我们的心灵陷入阴霾,体内的炎症风险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随之加重。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我们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积极消除抑郁情绪。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寻求专业帮助和心理疏导,我们可以让心灵重获阳光,为心脏减压。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放松,都是对心脏健康的守护。
五、多维检测,全方位护航心脏健康
心脏健康,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除了熟知的胆固醇检测外,的研究发现,关节炎和鼻窦炎等疾病也可能引发体内炎症的增加,从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我们需要更全面的检测手段来评估心脏健康。
CT检查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能更准确地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血液检测也能反映胆固醇水平,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更是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通过这些检测手段,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携手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守护心脏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