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 用药需谨慎
忽视用药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每日服用一次质子泵抑制剂,食管酸反流便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存在“晚间酸突破”症状的患者来说,这一用药方案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谓的“晚间酸突破”,指的是在午夜至凌晨时段出现的嗳酸症状。这些患者的身体可能代谢质子泵抑制剂的速度较快,因此需要在傍晚额外服用一次质子泵抑制剂或在睡前使用H2受体抑制剂。
除了用药的个体差异,忽视对受损食管黏膜的有效保护也是治疗中的一大误区。硫糖铝或碳酸铝制剂能够帮助保护食管黏膜,但在使用时需注意方法。患者应以凝状形式服用这类药物,利用自身重力和食管蠕动使其均匀分布在食管黏膜上。在治疗食管炎时,餐半小时内服用这类药物更有利于其在食管内停留,发挥保护和修复作用。这一点与药物说明书上的常规用法有所不同,患者需特别注意。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有些患者认为只要强力制止胃酸分泌就能消除炎症,却忽视了使用促动力药的重要性。事实上,酸反流并非全由胃酸引起,胃内的其他成分以及从十二指肠反流到胃液里的胆汁也是引起食管炎的原因。促胃动力药在维护食管下端高压带压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初服时部分病人可能会有轻度不适,但大多数病人都能耐受。随着继续用药或剂量调整,不适会逐渐消失。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患者还容易忽视在适当时机根治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性。有些患者在知道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强烈要求立即清除。幽门螺杆菌产生的铵有中和局部酸环境的作用,可能减轻酸对食管的腐蚀。在食管炎基本控制后的适当时机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更为合适。
全身性疾病的影响也是患者容易忽视的一点。诸如糖尿病、肝病等都会减缓食管和胃的清空,加重酸反流。如果存在使食管下高压带消失的情况,即使使用了促胃动力药,也难以恢复。针对这些原发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治愈反流性食管炎的关键。
生活习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仍抽烟、喝酒,大量食醋或喝浓茶、咖啡。有的晚饭过饱,还有吃夜宵的习惯。有的睡觉时未将床头抬高30度。这些都为酸反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使用促胃动力药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可以说比抑酸药更重要。新一代促胃动力药物如奠沙比利不仅能促进胃排空,还能增强食管的清空和下端高压带的压力。其中,奠沙比利因对全消化道运动有促进作用且神经中枢不良反应少,目前被广泛使用。其分散片制剂崩解吸收迅速,效果更好。
除了促胃动力药,抑酸药也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一环。质子泵抑制剂是抑制酸分泌的强有力武器,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保护食管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和碳酸铝制剂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能够帮助避免食管黏膜进一步损伤并促进其修复。
(责任编辑:徐蓓蓓 实习编辑:罗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