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人身上的“三重重担”!
近日,一项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搜狐健康频道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联合开展的全国全方位《乙肝患者现状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历时两个半月,以网络问卷形式进行,共收到有效样本1684份,受访人群包括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调查结果显示,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乙肝后产生恐慌与害怕的情绪,而超过两成患者担心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一现状令人担忧,凸显了乙肝患者在疾病认知、治疗满意度、医患沟通、社会压力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在疾病认知方面,虽然大部分患者能正确认识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理解耐药对治疗的影响,但仍有近半数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保肝治疗最重要”,部分患者存在极端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对乙肝的传染性、治疗目标等存在误解。在此背景下,国内乙肝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抗病毒治疗才是关键,强调正确的乙肝知识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在治疗现状方面,虽然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但患者的总体治疗满意度不高。患者对乙肝的治疗费用表示不满,并对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表示担忧。翁心华教授分析,耐药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医生和患者都应高度重视初始治疗策略的选择,积极采取预防耐药策略,选择降病毒能力强、耐药发生率低的抗病物,以降低额外成本,提高患者对乙肝治疗的总体满意度。
调查还显示,近六成患者会更换医生就诊,八成受访者不会将病情告诉朋友、同事及同学,这反映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奈。重视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乙肝病人群体的全方位关怀同样重要。
专家提出了三个“重视”,即重视乙肝患者初始治疗策略的选择、重视医患双方的沟通以及重视对乙肝病人群体的全方位关怀。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切实解决乙肝患者所面临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患关系:信赖与沟通的挑战
随着调查的深入,医患关系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就医的不固定性、以及医患之间沟通的不足,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许多患者表现出对医院和医生的不固定性,仅有40%的患者拥有固定的医院和医生。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患者对医生信任感的缺失。在这种背景下,高达60%的患者会选择更换医生就诊,而其中的45%的患者甚至会在多家医院之间徘徊,寻找他们信任的医生。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对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在医患沟通方面,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有高达43%的患者在药物选择方面完全依赖医生的建议,缺乏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翁心华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他强调,医生在与患者协商治疗方案时,应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并提供经济有效、高性价比的治疗方案。这不仅需要医生的医术高超,更需要他们用心去倾听患者的心声,建立稳固的医患关系。
患者对医生的期望也非常明确。有52.8%的患者希望医生能提供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而43.5%的患者则希望医生能与患者共同协商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这些期望反映了患者对良好医患关系的渴望和对治疗效果的追求。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呼吁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医生应加强自身的沟通技巧,用心去倾听患者的声音;患者也应建立对医生的信任,积极与医生沟通并配合治疗。只有建立起稳固的医患关系,才能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共创和谐的医疗环境。这不仅是对每一位医生的挑战,也是对每一个患者的期待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