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治疗药物大集合
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曾是抗HIV的“明星药物”,如同悬在艾滋病患者头上的一把利剑。今年初它在美国却被降级为次选药物。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齐多夫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确在抗击HIV病毒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生产的白细胞在此过程中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CD4细胞的上升。有些患者疑惑:我的病毒检测已无法察觉,为何CD4细胞增长不顺利?其中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你正在使用的齐多夫定。齐多夫定还可能导致脂肪萎缩,虽然其影响较司他夫定轻,但相对于替诺福韦和阿巴卡韦则更为显著。美国更倾向于使用替诺福韦和阿巴卡韦作为首选的核苷类药物。
齐多夫定常与拉米夫定携手合作,二者甚至被制成了一片合剂。当病毒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时,却对齐多夫定展现出更为敏感的一面。
再来看司他夫定,它在1994年6月于美国上市,以胶囊和粉末两种形式存在,粉末专为儿童配置溶液所用。服用时需留意,胶囊有两种规格,分别为15毫克和20毫克,切勿混淆。体重不同的成人服用量也有所区别,同时有专家建议不论体重如何,都可采取每次30毫克的剂量,每12小时一次服用,以减轻不良反应而疗效不受影响。这一观点并未得到普遍认同。
拉米夫定在中国可谓声名显赫。葛兰素公司的贺普丁便是其商品名,每片含拉米夫定100毫克,专用于治疗慢性病症。在艾滋病领域,它同样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几乎每位艾滋病患者的首次抗病毒治疗方案中都包含此药。该药可用恩曲他滨(简称FTC)作为替代,两者在结构、作用机理、疗效及耐药等方面均相似。
去羟肌苷是另一种选择。当病毒对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和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时,去羟肌苷便可成为替代之选。正因如此,在我国它被用作二线药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如前三种药物。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将其作为二线药物的话,它完全有潜力取代司他夫定成为一线药物。在美国,它和齐多夫定都被视为一线治疗中的次选药物。
奈韦拉平(NVP)是一种具有特殊服用方式的药物。它有一个“导入期”,即服药开始的头两周,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剂量为200毫克。若两周内无明显不良反应,之后则改为每天服用两次,每次200毫克。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奈韦拉平后若出现皮疹,尤其是伴有时,务必及时与医生联系。严重皮疹(如伴有水疱、、、粘膜损害等)应立即停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肝损害,特别是CD4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需格外警惕。
依非韦仑(EFV)是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属于新药。它以胶囊和片剂两种形式存在。成年人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每次600毫克。儿童患者的剂量则根据体重进行调整。3岁以下或体重小于10公斤的儿童不宜服用此药。这并非因为不能服用,而是因为目前尚未有口服液形式供幼儿使用,且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服用剂量尚未有研究支持。茚地那韦:生命的守护者
茚地那韦,英文简称为IDV,是一款进口的药品商品,名为佳息患。它是一款蛋白酶抑制剂,自1996年3月以来在美国上市,以胶囊的形式存在。对于众多需要它的人来说,茚地那韦如同希望的曙光,为抗击疾病带来一线生机。
在药物的服用方面,成人每次需服用800毫克的剂量,每8小时服用一次。对于儿童患者,国外的推荐剂量尚未明确,我国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则给出了建议:儿童每次服用剂量为500毫克,根据体表面积而定(最大不超过每次800毫克),同样每8小时服用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药效,服用茚地那韦期间需要空腹,并且患者需要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至少达到1.5升。
茚地那韦并非毫无风险。在服用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其中,一个值得警惕的副作用是茚地那韦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应在严密监测下应用。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引起代谢方面的异常,如高血糖、高血脂、脂肪堆积等。这些都需要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与指导。
在抗击疾病的道路上,茚地那韦是一个重要的武器,但也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确保用药的安全与合理。每一个服用茚地那韦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奋斗,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希望与勇气并存,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个患者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