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 要建四道护肾墙
在我国,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令人堪忧。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肾脏病的发病率已达到11%,死亡率更是高达10%。其中,高血压被公认为是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第二大因素。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会导致肾脏小环境逐渐改变,肾功能逐渐减退。相关研究表明,患高血压5至10年后,可能出现轻度肾功能损伤,继而引发肾脏缺血、萎缩,甚至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严重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肾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至50岁以上,且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病。这一疾病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若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
更为严峻的是,许多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还未到达需要透析的程度时,就因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我们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不能忽视肾脏,治疗肾病时也要重视心血管。据统计,肾病中有80%的患者会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正常人最高可高出100倍。
近年来,肾内科医生们格外强调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因为这不仅可以显著延缓或减少肾脏疾病的发生,还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专家建议,对于患有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人群,应加强预防,守住四道护肾墙:饮食控制、定期检查、警惕信号、合理降压。
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定期检查是极其重要的。初次发现高血压时,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是那些伴有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肾损伤。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接受尿检。如果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检测即可。但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发生变化,检测频率需要相应调整。
在饮食方面,高血压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因为盐摄入与血压密切相关。应根据肾功能状况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在出现肾损伤的情况下,蛋白质摄入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重肾脏损害。患者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鸡蛋、瘦肉、豆腐等。
高血压肾病患者还应限酒。经常饮酒会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加重肾脏负担。吸烟则会导致肾血管血粘度增加,血流量减少,进一步加重肾脏的缺血缺氧。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小血管受损,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导致夜尿增多。这是高血压肾病的重要信号之一。当患者出现夜尿增多或其他异常症状时,如尿中带血、泡沫多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尿检。
对于高血压和肾病患者,应选择既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肾脏的药物,如ACEI和ARB类降压药。降压标准应更为严格,以保护心脏和减少蛋白尿。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伴有肾脏疾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