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与胃癌有何关系?
一、慢性胃炎的类型
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类型。浅表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等;而萎缩性胃炎则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等。实际上,这两种病理改变可能同时存在于个体之中。年轻患者主要呈现浅表性胃炎的特征,而年长的患者则更多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胃每天受到食物刺激,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完全恢复,长时间可能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多元且复杂,主要包括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胆汁胰液反流)、免疫因素及遗传等。其中,细菌感染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尤为重要。Hp长期感染可通过毒素和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胃损伤,甚至可能促进与胃癌相关的病理改变。其他因素如胃十二指肠反流可以通过合适的治疗得到纠正,从而缓解慢性胃炎。
三、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无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不会直接转化为胃癌。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存在不同观点。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若干年后,可能出现与胃癌有关的病理改变,如不典型增生。这种增生如果不加以观察和治疗,可能进一步恶化。不典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病变”。只有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最为密切,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有可能逆转。
四、慢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症状差异很大,有的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有的则表现为胃部饱胀、隐痛、嗳气、食欲降低、恶心、反酸等较为轻微的症状。很少有患者表现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呕吐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慢性胃炎患者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
五、慢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旨在解决加重病情的因素或对症治疗。治疗措施包括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胃十二指肠反流、抑制或降低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有时需综合应用。
重要的是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对慢性胃炎的影响。患者应以半流食、软食为主,适量饮食。酗酒、吸烟、辛辣和粗糙生硬的食物都不利于慢性胃炎的恢复。患者应根据主要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选择药物治疗。对于上腹部疼痛或反酸的患者,可以使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中药或中成药有时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建议长期服药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一段时间后,可以停用药物。
慢性胃炎并不可怕。只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到上述几点,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病情是可以恢复或稳定的。
(实习编辑: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