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骨科 2025-06-28 02:44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当代社会中的仪式与心理需求:解读春节与婚礼的意义

编者按:

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仍然会抽出时间,不远千里回家过年,举办盛大的婚礼,庆祝生日等。这些仪式是否仅仅是例行公事般的繁文缛节,还是心灵休憩的港湾?心理学专家为我们解读了仪式在我们的心理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德国心理学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指出,有规律的重复且有象征意义的社会活动,无论被称为“庆典”还是“风俗”,其实质都是仪式。除了宗教仪式,还有过渡仪式(如出生、结婚、死亡)、定期仪式(如春节、生日、国庆节等)以及更个人化的日常仪式。在现代社会,当传统生活带来的安逸感逐渐消失时,这些仪式成为了修复身心的心理治疗手段,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心理空间。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汤永隆表示,缓解焦虑是仪式得以延续的心理需求之一。过去,人们会通过一些仪式来化解心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如请巫师作法消除病痛。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疾病可以被治疗,这类仪式逐渐消失。现在的仪式,如过年、婚礼等,仍然承载着人们潜在的心理需求,如归因、暗示和安慰。

过年,是国人最为重视的仪式之一。尽管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年味逐渐变淡,但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给压岁钱这些环节仍然不可或缺。汤永隆说,过年除了庆祝我们还“活着”、追思祖先外,更多地演化为集中地交流感情、增加喜悦、祈求好运的仪式。这些仪式满足了人们潜在的心理需求,即使在不言明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其存在价值。

结婚,是人生中除了出生和死亡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婚礼仪式对于新人双方有着重要意义。汤永隆认为,婚礼的主要目的是当众庄重确认双方的决定是慎重的,感情是深厚的,以此强化自己“从此和一个人绑在一起”的信念。现代年轻人有时选择简化婚礼,仅请亲友吃饭,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人产生“付出很少,就不够珍惜”的思维倾向。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表示,婚礼还有收获祝福、感恩、寄托希望的深刻意义。新人们不应被“走形式”、“收份子钱”等表面看法所左右。

无论是过年还是婚礼,这些仪式都承载着人们的心理需求,是我们心灵休憩的港湾。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仪式,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寿宴:寿星得慰,子女情深

生日的喜悦,不仅孩子可以拥有,寿宴上的老人亦是如此。对于孩子而言,生日是欢快的日子,他们成为众人焦点,收获祝福与礼物。但对于老人来说,寿宴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自己的年龄里程碑,更多的是为了感受到子女的深情关怀。经历了风雨岁月的他们,生命逐渐走向衰弱,此时最渴望的是家人的陪伴与温暖。寿宴便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场合,聚集了家人,慰藉了老人的心灵。在寿宴的欢声笑语中,全家人共同拍摄的全家福更是对生命延续的最好见证。

日常仪式:感受安全与温暖

生活中的一些仪式和活动,虽然看似程序化,却带给我们深深的安全感和可控感。年会的举办,不仅是企业对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而清扫房间,这一简单的动作背后,寓意着舍弃旧日的累赘,迎接新的开始。家庭的定期清扫不仅能带来整洁的环境,更能够凝聚家庭成员的情感。而在孩子的睡前故事中,父母的声音和亲吻是孩子进入梦乡前最温暖的陪伴,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葬礼:告别过去,迎接新生

尽管葬礼是人们不愿面对的仪式,但它却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在人们遭遇生命的丧失时,葬礼提供了一个宣泄悲伤的场所。各地的丧葬风俗虽有所不同,但守灵、祭拜等告别仪式都是为了让生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亡者道别。这些仪式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与告别,也是对未来的重新接纳。心理学家发现,如果没有这样的告别仪式,生者可能会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不论中外,即使亡者客死他乡,亲友也会尽力将其运回故里安葬。这不仅是为逝者的告别仪式画上句号,更是为生者重新拥抱生活的一个开始。

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世界上,每一个小小的仪式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意义。无论是寿宴、年会、清扫房间还是葬礼,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带给我们安全感、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前行。(***为湘120健康网独家授权稿件,。)

(责任编辑:滕小兰)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