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提升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
生命之光:中医药为艾滋病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在生命的漫长旅程中,遭遇艾滋病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一位艾滋病患者嫖成性(化名)在服用中药一年多的时间里,感受到了生活的转变。他的故事,揭示了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嫖成性曾经一直在与疾病斗争,接受西医抗病毒治疗后,虽然病毒载量有所降低,免疫细胞数量有所提升,但伴随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失眠、无食欲、持续的梦境让他倍感疲惫。当他转向中医药治疗时,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服用中药三个月后,他感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今他的体重从45公斤增加到48公斤,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的积极。自2005年以来,该院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并成立了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办公室。截至2016年11月底,该省已累计治疗13168人,正在接受治疗的人数达到6346人。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院长和丽生表示,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细胞受损,常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如感冒、腹泻、失眠等,这些症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的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和丽生进一步介绍,根据的研究成果,艾滋病病人通过中医药治疗,患病后的存活时间甚至可以提高至13.7年。在云南中研院的治疗中,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中医药干预后,体重稳定上升,症状体征积分迅速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评估也有所提升。而且,中医药治疗未报告明显的不良反应。
云南中研院治疗艾滋病主要有两个专用处方扶正抗毒方和康爱保生方。这两个处方经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是纯中药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如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菌等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的一大好处是不会产生耐药性,相对安全。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办公室主任王莉表示,目前他们所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中,有88.51%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的介入减少了病人在服用西药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伤、腹泻等症状。中医可以协同增强西药的药效。
李强是一位典型的案例。他开始西医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数量大幅度提升。在接受中药治疗后(未停止西药),他的CD4细胞数量更是接近正常水平。他表示对这样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会继续坚持服用中药。
目前临床上仍有部分艾滋病患者通过西医抗病毒治疗之后虽然病毒载量大幅度减少,但免疫细胞却没有恢复。和丽生表示:“这恰好是中医的优势所在。”目前云南省正在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的方向。
截至10月31日,云南省累计报告现存活艾滋病患者93437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云南省召开了中西医协同协作防治艾滋病专家论证暨启动会,正式启动了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由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和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合作开展。他们希望通过中西医的协同努力,为艾滋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和丽生针对艾滋病治疗的中西医疗法进行了深入的。她明确指出,西药与中医在治疗理念及效果评估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谈及西药,和丽生表示,西药的治疗焦点在于直接对抗病毒,“药物入体,力图将病毒消灭”。这种治疗方法以高效、快速为特点,旨在迅速控制病情,达到病症的缓解或消除。
中医的治疗思路则全然不同。在中医的视野中,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身体的和谐与平衡。和丽生强调,中医治疗艾滋病并非单纯针对病毒,而是着眼于调理整个机体,恢复身体的自然防御能力。“我们要的是患者能吃、能喝、能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和丽生说。
和丽生不建议盲目对比中西医疗法在艾滋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她指出,西药追求的是直接杀灭病毒的效果,而中药则更注重身体的整体调理和生命质量的提升。两者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阶段和个体需求。
在艾滋病的治疗上,中西医疗法各具特色。西药快速直接,力求消灭病毒;中医则全面调理,助力身体康复。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我们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合理选择治疗方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真正受益。
和丽生呼吁,对于艾滋病这样的重大健康问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并研究各种医疗方法,以期找到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