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表达内心的愤怒
美国心理学家希拉尔指出:“愤怒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源于感受到的不公和挫折。”这种情绪,无论是瞬间爆发还是默默忍受,都是对我们的警告,告诉我们有人待我们不公,或是我们的内心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心理学家艾耶古罗勒内也强调,我们必须倾听自己的愤怒,因为它是我们个性完整性的保护者。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选择忽视或压抑自己的愤怒,但这并不是健康的做法。一味的隐忍可能会让愤怒在心中酝酿得更强烈,甚至最终爆发。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才能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男女来说,愤怒的表达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可能认为愤怒是男性的专利,但雷斯利布鲁迪在《两性情感与家庭》中指出,这种看法并不准确。男性更倾向于以攻击性的方式表达愤怒,而女性则更倾向于用言语来表达。在亲密关系中,女性的愤怒表达有时甚至比男性更激烈。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愤怒呢?心理治疗师让-包罗奥斯特指出,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不要让自己的怒火酿成苦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压抑所有的愤怒。压抑愤怒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内心狂躁、神经受考验、对无辜者发泄怒火等。长期压抑的怒火甚至可能回头攻击自己,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愤怒表达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短暂的愤怒反应可以带来控制和乐观的感觉。
心理学家詹尼弗莱纳认为,在紧张害怕的情况下,愤怒是一种合适的情绪。她强调,长期的爆发性愤怒或对外界持敌对态度才对身体有害。必须学会理性地处理愤怒。她提出了一个“发怒三步曲”:分散注意力,保持冷静;理清思绪,理性地分析自己为什么生气;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怒火的背后总是隐藏着痛苦,”奥斯特说,“不分青红皂白的乱发脾气是愚蠢的。”我们必须学会把失望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发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学会适当地表达和处理愤怒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重要一步。心理学者托马斯高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鼓励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揣测他们的想法。这是一种通过清晰沟通来修复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方法。
当你发现某些行为让你感到不满时,你可以说:“当你……的时候,我感到……”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你不仅避免了误解和混淆,也向对方展示了你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接着,你可以分享你的期望:“我希望能这样,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明白你的需求,并有可能调整他们的行为来满足你的期望。你还需要表达现在的需要并说明原因:“我请你……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和尊重。
记住,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重新找到关系中的平衡。在沟通过程中,要避免喋喋不休,给对方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不要害怕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你的立场,但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修复和强化关系的最佳方式,让每个人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正如奥斯特所说:“表达愤怒的好处远远不只是发泄情绪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一种重建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过程。适度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和谐的关系。当我们感到不满或者愤怒时,不妨采用托马斯高登的建议,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责任编辑:龚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