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一种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疾病,也可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憩室形成。这类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得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也与溃疡形成有关。尽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反应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常将它们归并一起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更为常见,且青壮年多发,男女比例有所倾斜。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10年。
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多样且具特色。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中上腹部疼痛。胃溃疡疼痛通常在剑突下或偏左,进餐后1-2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后缓解;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在剑突下偏右,多在空腹时发生,进食后得到缓解。疼痛性质可能表现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特殊类型的溃疡如幽门管、球后、胃底贲门区等的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患者还可能有返酸、嗳气、流涎、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等神经官能症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消瘦和贫血。在活动期,胃溃疡的压痛点常在中上腹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在偏右。
诊断依据
诊断消化性溃疡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患者常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的中上腹部疼痛,伴随返酸、嗳气、恶心、呕吐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发现溃疡龛影。
治疗原则与用药原则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则包括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治疗需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选择药物时,需考虑效果好、价廉、使用方便及个体化原则。对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上有相同之处,如应用制酸药物杀灭HP,但也有不同点,如胃溃疡需用促进胃排空药物,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多用抗胆碱药物。在初治或病情较轻时,可先采用H2受体阻滞剂,无效或顽固性溃疡或有并发症者则改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辨证加用中药或中成药辅助治疗。
辅助检查与疗效评价
典型病例的诊断主要依赖胃镜检查结果。如需与肝胆疾病鉴别或疑有胃溃疡癌变发生肝、肺及腹腔转移时,则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检查。疗效评价方面,症状缓解、体征消失,胃镜提示原溃疡呈疤痕期或上消化道钡餐提示龛影消失为治愈;症状减轻、体征轻微或消失,胃镜提示原溃疡源缩小或上消化道钡餐示龛影变浅及缩小为好转;症状未能缓解或加剧,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提示病源变化不大则为未愈。***为湘120健康网,,违者必究。如需内容合作,请联系湘120健康网或湖南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