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 心太软者容易受伤
马女士是一个热情且乐于助人的人,对丈夫更是关怀备至。丈夫近年来染上了酗酒的毛病,醉酒后对她言语恶劣,甚至动手。尽管朋友们和家人都劝她离婚,但她因为心软而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她痛苦万分,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张林的情况也类似,他因为顾及兄弟姐妹,多次推迟婚期,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或解决学习问题。他的弟妹们仍不断找他寻求帮助,导致他与妻子的关系紧张。张林感到困惑,他认为自己是在保护他们,帮助他们养成依赖习惯了吗?
我们称之为“心太软”的人,常常陷入一种心理困境。他们常常被认为是被人需要的角色,通过给予关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为自己所做的“奉献”感到骄傲。当他们付出后未得到感激或被指责时,内心会产生怨恨,甚至可能对他们投入感情最多的人产生暴力倾向。长期压抑这种情绪可能导致身心疾病。
国内外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心太软”者往往具有过度的人格倾向,他们内心渴望被爱和接受。在童年时期,他们常常扮演“小爸爸”或“小妈妈”的角色,通过关爱和助人的行为来适应家庭环境,得到父母的赞美。他们恐惧不被接受,常常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情感依赖的性格弱点在亲密关系中最为明显。“心太软”者容易与“不般配”的人陷入关系,尽管感到不满,但仍无法割舍。他们倾向于将自己的“爱心”视为最高境界,表现为过度热心和友善,对每件事都充满善意。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依赖,通过为他人做事来制造需求,并让他人产生负债感。
当未得到期待的回报时,“心太软”者可能会变得压抑、愤怒,最终成为身心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可能经过各种检查并无大碍,却坚持认为自己病得很重,希望通过看病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在关系中,他们常常成为“牺牲”者,过度照顾配偶和孩子,造成对方的依赖。但也可能因为对方的依赖产生愤怒,引发矛盾。
为了战胜自我,我们需要增强洞察能力。爱有时会让人受到伤害,许多婚姻中的烦恼和痛苦都是由于不了解对方或自己引起的。我们可以心理行为的方式,了解不易觉察的心理因素。当陷入心理冲突或怨恨时,要反思自己的动机,了解给予别人的爱是否适合别人,是真正的需求还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感恩关注。否则,我们可能会成为让人既爱又恨的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