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体液渗出期症状

皮肤病 2025-06-10 20:30皮肤病种类www.xiang120.com

烧伤后,无论深浅或面积大小,身体迅速产生的一种反应便是体液渗出。在一度烧伤时,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和皮肤发红,渗出的体液相对较少。随着烧伤的加深,情况开始变得更为复杂。

二度烧伤时,烧伤区域及其周围发生水肿,仿佛液体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游走,形成水疱。这些水疱在表皮剥脱后,浅二度烧伤的创面因为真皮层直接外露,呈现出较为红肿、温度较高的状态,同时因为感觉神经末梢的暴露而引起疼痛;而深二度创面则因为部分真皮层坏死仍附着于创面,颜色表现为淡红或白中透红,渗出较少,温度较低,感觉也相对迟钝。

三度烧伤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烧伤,全层皮肤被毁,形成焦痂,干燥无渗液,疼觉消失。在烧伤区域下方,血管扩张并可能形成血栓。尽管三度烧伤的创面无渗液,但周围区域的水肿一般比二度烧伤更为严重。不同的身体部位和组织结构对水肿的影响也不同,例如头颈部和身体的低垂部位水肿更为明显。局部肿胀通常在伤后的24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在48小时后逐渐消退。

导致体液渗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在于烧伤区域及其深层组织的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的血浆样液体从血液循环中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或渗出。关于烧伤时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理,目前认为与多种物质有关,如组织胺、五羟色胺、激肽、溶酶体酶等。

在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过程中,烧伤区域及其周围的组织可能因为热力损伤、水肿压迫或血栓形成等原因而缺血、缺氧。这导致细胞膜功能的改变、细胞代谢障碍以及无氧代谢的增加。细胞内外的电解质平衡被打破,K+从细胞内移出,Na+则进入细胞内,引发细胞内水肿,进一步加剧了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的失调。

在缺血、缺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和凝血活酶,使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血流减缓、淤滞,渗出增多,甚至可能导致血管内凝血和微循环障碍。这一切又会反过来加剧组织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水肿不仅局限于烧伤部位,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其他未烧伤部位和内脏组织。

上一篇:皮肤病的饮食注意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