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怎样治疗?
红斑狼疮一般治疗
一、红斑狼疮的西医治疗原则: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由于红斑狼疮(LE)的治疗尚无固定模式,治疗方案的选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脏器损害、病变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尤其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应尽可能使用最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红斑狼疮的治疗:
1.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LE):
对于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DLE),可局部使用激素霜剂或软膏,并采用封包疗法以增强效果。首选抗疟药如氯喹或羟氯喹,若疗效不佳,则局部注射激素。对于播散性DLE,除局部用药外,还需口服抗疟药。
2.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与DLE不同,SCLE必须系统用药。首选药物仍为氯喹或羟氯喹。尽管SCLE的发病较DLE急,但经抗疟药治疗后恢复较快。若中度以上发热和全身症状较重,可予以小剂量激素治疗。
3.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
多为SLE的皮肤表现,其治疗参照SLE。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
对于全身症状较轻的SLE患者,如仅有皮疹、关节炎、轻度胸膜炎,可不用激素,仅使用抗疟药和非类固醇类解热镇痛药治疗。但对于全身症状较重、有明显脏器损害的患者,必须应用激素和其他药物。
激素仍是SLE治疗的首选药物,特别是急性活动期病例。一般使用泼尼松,剂量根据病情而定。当病情得到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在疾病活动期,中大剂量激素治疗时最好按一天3次给药。还可采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疗法”,但此法副作用较多,应慎重使用。
除了激素,细胞物也在SLE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的细胞物包括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孢素等。这些药物在不同的场合和病症中有各自的应用特点。如环磷酰胺对减少蛋白尿、恢复肾功能有肯定疗效;环孢素则在用药1个月后起效,稳定后逐渐减量以求得最低有效剂量维持。
红斑狼疮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控制病情的也要尽可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CTX冲击疗法”与“MP冲击疗法”在狼疮性疾病治疗中的对比与
随着医疗资料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TX冲击疗法”在狼疮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优异,无论是针对狼疮性肾炎、急性狼疮性肺炎、狼疮性腹膜炎和肠系膜血管炎,还是狼疮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疗效均被认为是优于“MP冲击疗法”的。这种疗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还能有效减少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除了上述主流疗法外,还有一些辅助和替代疗法被尝试应用于难治性SLE的治疗。例如,免疫吸附疗法和全身性淋巴放射治疗。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也对SLE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于顽固、难治的血小板减少和并发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对于SLE合并妊娠的治疗,情况则更为复杂。当患者在病情稳定、细胞物停用半年以上、仅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患者受孕。对于意外妊娠的情况,应从孕妇和胎儿两方面综合考虑,不应单纯强调人流,因为人流本身也可能诱发狼疮活动。在妊娠期和产后,为了预防病情变化,孕妇应继续服用泼尼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心理治疗应成为SLE整体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应对技巧,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各种自身抗体虽然有时与疾病活动度有关,但并不能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和判断疗效的指标。对于仅有自身抗体阳性而无明显脏器损害者,并不需要激素治疗。感染、肾功能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SLE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临床上应避免盲目使用激素和随意增大激素剂量或使用“冲击疗法”。
“CTX冲击疗法”在狼疮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心理治疗和支持疗法,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