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自己有没有胃病?
新浪健康专访:深入胃的健康与疾病
专家张克俭解读:
胃,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究竟有哪些功能?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跟随新浪健康的镜头,一起深入了解。
一、胃的基本功能
张克俭表示,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食物进入胃后,首先进行储存。在胃蠕动的过程中,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搅拌、研磨,将咀嚼后的食物进一步细化,变成更小的颗粒,然后排入十二指肠、小肠进行进一步的消化。
二、胃病的分类与症状
胃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简单的说,发生在胃这个器官的病就叫胃病。胃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胃病包括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还有胃肠道的功能性疾病,这些疾病通过内窥镜检查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恶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胃癌。胃病的症状包括腹胀、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根据不同疾病,可能还会有胃疼、呕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三、胃病会否发展成胃癌
张克俭强调,一般的胃病并不会发展成胃癌。例如胃炎、溃疡等,除非存在一些特定的病理变化,如萎缩性胃炎伴幽门罗干菌感染等,其胃癌的发生率可能会相对较高。但并不能确切地说萎缩性胃炎就会发展成胃癌。对于胃病患者来说,不必过度恐慌。
四、如何判断胃病与胃癌
早期胃癌的自我判断较为困难,主要通过内窥镜医生进行判断。而晚期胃癌可能会有一些不适症状,患者因此主动到医院检查。对于胃部不适的情况,患者可以自己初步判断是急性还是慢性。急性胃病可能与刺激性饮食、情绪波动等有关,通过调整饮食、情绪,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而对于长期或伴有报警症状(如突然胃疼、便血、严重贫血、消瘦等)的胃部不适,必须到医院进行内窥镜检查。
五、胃溃疡与胃癌的区别
胃溃疡和胃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胃溃疡是良性的溃疡,而胃癌是恶性的溃疡。两者的区别主要通过内窥镜检查来确认。胃溃疡一般具有规律性,例如饭后疼痛等。如果上腹疼规律性消失,或者溃疡长期不愈,那么要警惕是否有恶性的可能。
六、胃病的检查方法
检查胃病的方法首选胃镜检查。胃镜不仅能诊断胃和十二指肠的疾病,还能进行鉴别。还有其他检查方法,但胃镜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胃病并非洪水猛兽,对于胃病患者来说,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病的重要措施。作为一位深受读者信赖的健康专栏作家,我有幸能够分享一些关于消化系统健康的深入见解。今天,我们将聚焦于胃部健康及其相关问题。
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病变,通过先进的内窥镜技术,我们都能洞察食道的疾病。一个器械就能轻松通过内窥镜取出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从而进一步判断其性质,甚至是预测是否有恶性倾向。钡餐也是一种诊断手段,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容易被忽视,但在专业医生的眼中,它却能揭示出一些微小的病变。但相比钡餐的间接观察,内窥镜更为直观和准确。
面对新浪健康的提问,关于服用胃药期间应避免哪些食物时,专家张克俭给出了明确的建议。酒精和是胃药的天敌,应当避免摄入。某些非载体的消炎药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因此在使用时务必谨慎或咨询医生的建议。至于那些胃黏膜刺激较严重的药物,如有可能应尽量停用或减量。
至于手术治疗胃病涵盖的范围,包括微创治疗和肿瘤手术两种。微创治疗是通过内窥镜进行精确判断和操作,而手术治疗则主要针对中晚期癌症或特定的淋巴瘤。对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淋巴瘤,通过清除感染源可以有效缩小溃疡面积。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需要配合化疗。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胃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限酒、注重个人卫生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到医院检查并进行系统治疗是关键。
关于读者关心的几个常见问题,张克俭也给出了专业的解答。对于经常胃胀、不敢吃生冷食物、大便不畅的情况,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消化道动力问题。在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消化酶或胃肠动力药物缓解症状。对于经常出现的饱胀、恶心、呕吐,除了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外,还需要考虑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综合治疗可能效果更好。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张克俭强调,大部分人在胃镜下都会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这是胃病中最轻的一种。症状主要包括腹胀和上腹不适等。对于这种情况,寻找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是关键。虽然浅表性胃炎并不严重,但当它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时,仍然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
胃的健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及时就诊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