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HBV垂直传播面临的争议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公共卫生威胁,其传染力远超其他病毒,如HIV。HBV存在于患者体液中,如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且其对外界环境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全球约有20亿HBV感染者,其中慢性感染者超过3.5亿。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慢性HBV感染者中有高达15%~40%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其难以根治且特效药物缺乏,预防HBV感染变得至关重要。
本期我们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病中心的赵连三教授,深入HBV感染在性生殖途径传播的问题。文章重点阐述了关于HBV感染的几个核心争议点。
关于HBV感染后慢性化的概率与感染者受感染时的年龄密切相关。成年人和1岁以内婴儿感染后的慢性化概率存在极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中约半数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的,这一途径的严重性已引起广泛关注。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途径涉及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程感染和出生后感染。关于父婴传播的争议较大,一些学者对其存在持否定态度,而另一些学者则强调其风险很高。对HBV感染父婴传播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十分必要。
关于能否阻断宫内感染的问题,尽管目前联合使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但仍有5%的失败率。宫内感染被认为是免疫阻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完善现有阻断措施,有必要深入研究失败原因。关于是否应给妊娠女性加用HBIG的方案存在分歧。由于对HBV感染环节和机制缺乏深入了解以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和风险认识不足,导致学术纷争不断。
另一个热议的话题是母乳喂养问题。尽管母乳具有诸多优点,但乳汁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也不容忽视。当产妇血清HBV DNA达到一定水平时,乳汁HBV DNA的阳性率非常高。在优质婴儿奶粉能够满足孩子健康需求的情况下,应权衡母乳喂养的利弊。
关于是否应对HBV DNA复制活跃的妊娠女性使用抗病物如拉米夫定也存在争议。虽然其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率,但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因为该药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这些争议都亟待更多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解答。关于HBV感染垂直传播的阻断,这是一条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诊疗路径。它涵盖HBV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从降低患者(无论是女方、男方还是双方)在妊娠前后的传染性,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再到新生儿接种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时机、剂量和程序,以及乙型肝炎产妇是否适合母乳喂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这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任务,要求医生深入理解HBV感染的动态和特性,同时考虑到夫妇的生育能力和其他相关因素。为了制定个性化的生育时机和医学干预方案,我们必须首先评估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这需要我们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权衡利弊,以实现最佳的阻断效果。
垂直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程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为了有效阻断这些环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这包括提高公众对HBV感染的认识,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以及优化分娩和新生儿护理流程等。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仍然需要我们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我们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诊疗策略,更好地保护母婴的健康。
(实习编辑:李杏)所提到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预防到治疗,从理论到实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以实现HBV感染垂直传播的有效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