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先把棱角藏一藏
在大学毕业季的钟声里,我满怀信心地迈向了一家内部刊物的编辑应聘之路。我的文科背景,让我在报刊上发表过众多作品,并担任过校刊编辑,对采编业务可谓是轻车熟路。加之形象气质的双加持,我对自己的应聘充满了期待。
这家内部刊物隶属于一家大公司,其知名度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我。对于内部刊物编辑这一职位,我更多地视其为一个跳板,期待进入公司后能有机会追求更高的职位。面试前的准备并不充分。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看似普通的职位竟然汇聚了许多精英应聘者。他们的个人材料都包装得光鲜亮丽。相比之下,我的材料显得朴实无华。但我坚信自己的实力,认为在面试中能够脱颖而出。
面试开始,面对环形桌前的众多应聘者,我自信满满。填写问卷时,我觉得那些问题并不能展现出我的专业水平,于是我迅速作答,看着其他应聘者略显紧张的神情,我心中暗自得意。
主考官的集体谈话环节,我先是进行了自我介绍。不同于其他人的按部就班,我别出心裁的介绍赢得了考官们的关注。当回答主考官的提问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有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对于公司的业务领域和技术进步方面的问题,我知之甚少,而理科生们则表现得十分活跃。
幸运的是,当主考官问及关于杂志编辑的专业知识时,我抓住了机会,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我看到考官们听得认真,心中暗自窃喜,以为胜券在握。
几天后的消息却让我备受打击。我被通知未被录取,而取代我的竟然是一个平常的女生。我怨天尤人,对主考官的评判产生质疑,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怒。
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刻,班主任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他告诉我,面试的主考官认为我不适合这个职位,并非因为我的业务素质和个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我的个性和自我期望值太高,可能会让我无法安心本职工作。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待加强。
在之后的面试中,我吸取教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最终成功被录用。
工作后,我踏实肯干,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陪同单位老总招聘新员工时,我遇到了一个表现优秀的女孩,聪明自信,个人素质突出。她让我回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老总却选择了另一个看似平凡但文静踏实的女孩。原因是这个女孩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会努力工作;而那个漂亮女孩过于自信,可能难以安于平凡的工作。
如今的我终于明白,用人单位挑选员工时看重的不仅是个人能力和才华,更是应聘者是否适合某个职位。在面试时,应聘者应该突出自己的职位特征而非个性特征。有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个性“棱角”暂时隐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