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你们亲密关系中的毒

皮肤病 2025-06-28 23:37皮肤病种类www.xiang120.com

在争吵中,我们常常倾向于突出自己的优点,而指责对方的不足。若是在辩论或对抗中,这样做或许有效,但当面对最亲密、最心爱的人时,我建议放下这种锋利的言辞。因为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脑海中有一个令人心悸的场景:一个骑士在无意识地批评他的爱人朱丽叶时,却未曾反思自己的行为。事实上,他需要朱丽叶的过错,因为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的错误归咎于她,甚至连自己的困境也能怪罪于她。当骑士意识到自己是如此不公地利用朱丽叶时,泪水无法控制地涌出。

我的朋友曾告诉我,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却仍然频繁争吵,每次似乎都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究竟是为了何事?我问。他回答,往往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必定要翻出两桩旧事:父亲责备母亲年轻时曾想过离开他,母亲则指责父亲曾对邻居心生爱意。每当提及这两件事,两位老人的愤怒就会达到顶峰。但为何过去的“背叛”至今仍念念不忘?而且当时只是心中的念头,并未有实际行动。

我认为,这两桩所谓的“罪过”不过是亲密关系中常见的挡箭牌。当一方因小事表达不满时,另一方就会举起“你曾背叛过我”的盾牌,以抵御攻击。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盾牌,因为生活中谁没有犯过一些错误呢?这样的挡箭牌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它不仅让夫妻间的争吵愈发激烈,更让夫妻关系变得无法沟通。任何小小的不满或快乐,都是心与心相连的机会。我们使用挡箭牌保护自己,却也切断了感受的传递通道。

在电影《阿凡达》中,纳威人通过简单的身体接触就能建立心灵感应级的链接。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表达和感受,才能建立起链接感。一旦链接建立,亲密关系就会变得坚不可摧,孤独感也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一发生冲突就举起“你是罪人”的盾牌,那么我们也切断了感受的传递通道。

不只是脾气大的人才会使用挡箭牌,几乎每一对亲密关系中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而且往往隐蔽难以察觉。例如,一位女士在遭遇丈夫的不堪事后,虽然丈夫已经发誓痛改前非并接受了治疗,但她仍然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中。任何一点迹象都会让她感到恐慌。她在压抑自己的情感,导致这件事成为她心头的一团阴云。

在咨询期间,我建议她深入了解真相,与先生坦诚交流,了解他当时的想法和行为。结果她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在作怪。她过于担忧噩梦会再次发生,导致她只关注与噩梦相符的细节而忽略了事实真相。现在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和重建。她终于摆脱了一场噩梦般的经历,却依然陷入了新的思考之中。对于未来的生活,她既感到一丝解脱,又担忧自己的内心将再次被笼罩在疑虑和恐惧之中。她不禁思考,如果再次陷入类似的困境,她是否应该选择离婚,以此摆脱内心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在与丈夫的每一次冲突中,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段噩梦般的经历。她意识到,这种回忆仿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只要启动这个机制,她就能避免承担亲密关系中的责任,而丈夫则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这个发现让她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自己过去一直纠结于那场噩梦的原因。这个重要的领悟让她决定放下过去的阴影,全然地原谅丈夫。

她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温柔,她的内心其实一直在使用一种名为“你是个罪人”的挡箭牌。尽管她不会与丈夫激烈争吵,但这个挡箭牌却在无形中造成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幸运的是,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决定放下这个挡箭牌。放下之后,她发现丈夫在她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之间的情感链接是如此的深厚。她真切地意识到,她愿意与这个男人共度一生。

在亲密关系中,对事不对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很多人在面对亲密关系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乎的人越多,就越害怕承担责任,就越希望分清对错。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婚恋专家们强调,在亲密关系中,不要过分纠缠于谁对谁错。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意识:在谈论某个问题时,只关注问题本身,而不要牵扯其他无关的事情。否则,很容易将其他事情作为挡箭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和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过分纠结于谁对谁错。

一位来访者正处于离婚的边缘,原因是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对于心理医生而言,更重要的是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她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深入的交流,她发现自己对丈夫的爱仍然很深,而且他们也都有重新学习如何相处的心愿。丈夫还是提出了离婚,因为他担心在她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垃圾。她鼓励丈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一个好的开始,他们可以尝试重新建立彼此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挡箭牌“你错了”切断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她需要放下这个挡箭牌,学会真正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深入的心理辅导和对自己的反思,她终于能够表达出当丈夫说出那些话时,她内心的真实感受。她感到一丝温暖和心酸,她看到丈夫像一个担惊受怕的孩子。这样的体验让她意识到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分清对错,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在情感的涟漪中,她眼中泛着湿润的光芒,轻声述说着内心的挣扎。她渴望时光倒流,再次拥抱那个特别的人,告诉他心底的深情你在我心中如同璀璨的珠宝。她也感受到了自身的愤怒与恐惧,这些复杂的情绪在传递给他时,或许也会触动彼此心灵的深处。

亲密关系中的“你是罪人”,往往成为最易于树立的挡箭牌。有时,我们甚至主动追求这样的设定,期望在情感的交锋中占据优势地位。一位朋友曾分享她的经历,前男友的言辞仿佛是一种预言,尝试与其他人的交往后,她发现最终还是会回到他的身边。他的抱怨和讽刺让她无法忍受,最终选择了分手。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她所知,前男友对另一个女孩也说过同样的话。这种情感模式似乎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心中所想“你不妨去试试其他男人,你会发现只有我才对你这么好”,前半部分或许成真,但后半部分却未必。因为没有人愿意长久地生活在“我是一个罪人”的阴影中。

类似的心想事成在女性中尤为常见。我们听说过太多关于女性对男友或老公的容忍故事,她们在分手后仍坚守忠贞,甚至将这种局面归咎于追求“你是一个罪人,我是一个圣人”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女性,在分手后仍会对前男友或前夫念念不忘,一方面会抱怨他们的不珍惜,另一方面又会向他人唾弃他们的所作所为。

有时候,当这个被唾弃的人找到了新的伴侣,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他也不再被看作是“禽兽”。这让我们意识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在亲密关系中悄然上演。

我们最容易挥舞的挡箭牌就是“我是圣人,你是罪人”。在争吵时,我们往往强调自己的优点,指责对方的不足。如果是在辩论中,或者对方是你的敌人,这样做或许有效。但如果是对你最亲密、最挚爱的人,我建议你放下这把锋利的剑。因为,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此前,我曾过《主义的魔力是什么》,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追求一些看似伟大的东西,其实是为了逃避真实的自我。用政治学家埃里克霍弗的话说,“逃避自己可憎的自我”。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陷入类似的争斗,寻找挡箭牌来保护自己。伟大的运动也会成为我们争斗的工具,让我们在小小的冲突中拼命压制对方。

放下亲密关系中的挡箭牌,是个人生活和社会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勇敢面对自己的情感与不足,真诚地沟通和理解,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圣人与罪人”的纠葛,真正拥抱真实的自我和他人。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