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预后
曾经俗称的肝性,如今我们称之为肝性脑病,这是一种代谢紊乱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行为失常、昏迷等。那么,如何治疗肝性脑病呢?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肝性脑病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
肝性脑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首先按照昏迷常规进行护理,必要时进行特别护理。保证患者的营养和热量摄入,以高糖、低脂和严格控制蛋白质为原则。热量需求达到每日6276J(1500cal)左右。在昏迷期间,应禁食蛋白质,待神志好转后适量增加,初以植物蛋白为主。如果无法鼻饲,应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疗法。
去除诱因是治疗的关健,如及时控制感染,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特别是低血钾和碱中毒。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并立即停用含铵药物及性药物等。
在氨中毒治疗方面,除了控制蛋白质摄入和去除诱因,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抑制肠道细菌产氨,可口服新霉素,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直至停药。也可选用甲硝唑或巴龙霉素。
2. 通过酸化肠内容来减少氨的吸收,可口服乳果糖。还可以用弱酸性溶液进行灌肠。
3. 降低血氨:可以使用谷氨酸钠和谷氨酸钾混合静滴。有腹水或脑水肿者宜少用钠盐。对于血钾偏高、肾功能不良或存在少尿、无尿的患者,应慎用或忌用钾盐。精氨酸、γ-氨酪酸等也可以用于降低血氨。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注意观察可能的副作用。
4. 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选用复方支链氨基酸进行静滴。
5. 苯二氮蕈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中也有较好疗效。
6. 中医中药治疗:选用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
7. 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及时应用肝素及丹参制剂。有脑水肿可能时,应进行脱水治疗,并注意防治肾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中医的肝性脑病治疗,主要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1. 热毒伤肝、阴虚风动:育阴熄风,泻热解毒。
药材:三甲复脉汤合黄连解毒汤
2. 瘀血痰浊、闭阻清窍:祛瘀导滞,豁痰开窍。
药材:涤痰汤加减送服苏合香丸。
3. 脏腑虚极、肝肾阴绝:育阴潜阳,熄风开窍。
药材:大定风珠加减送服安宫牛黄九。
肝性脑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遵循医嘱,以期早日康复。肝性脑病的预后
肝性脑病的预后与肝细胞功能的状况紧密相连。深入其预后因素,我们发现这涉及到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其发展的速度,还有残余肝细胞的数量与状态。对于肝细胞功能保持良好,或者在门体分流的情况下,且其诱因明确且易于消除的患者,他们的预后状况通常较好。对于那些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伴随黄疸、腹水、低白蛋白血症等症状的患者,其预后情况则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出现严重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状况时,预后更是极为不利。
如果能在早期就发现并治疗肝性脑病,或者在未出现肝性脑病前就开始积极防治,患者的预后状况会相对较好。尽管当前国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肝性脑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生存率尚不足三成。对于那些通过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如果能及时采用人工肝支持治疗并进行肝移植,其预后状况会显著改善,五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七成,最长的生存期已经长达十三年。
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身体反应和恢复能力各不相同,对于肝性脑病的预后,我们需要个体化评估。在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积极面对、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改善预后状况,走向康复之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了解到,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是改善肝性脑病预后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