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气雾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成功研制出卫生杀虫气雾剂以来,因其出色的杀灭效果、便携性以及迅速奏效的特点,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气雾剂是一种独特的制剂形式,它将原液与抛射剂一同封装在带有阀门的耐压罐中,以雾状形式喷射出来,这喷射出的微形雾粒被称为气溶胶。不同于喷雾剂,气雾剂不使用抛射剂,而是依赖手工压气进行喷射。关于杀虫气雾剂的效果,其生物效果是衡量其质量的主要标准,而杀虫有效成份的剂量和种类则直接影响其生物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关于杀虫气雾剂的更多内容:
目录
1. 杀虫气雾剂的起源
2. 杀虫气雾剂的理化性能
3. 杀虫气雾剂的生物效果
4. 杀虫气雾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5. 杀虫气雾剂与杀虫喷射剂的区别
1. 杀虫气雾剂的起源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杀虫气雾剂的生产量已经显著增长。随着产品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其质量问题。评价杀虫气雾剂的质量,不仅要考虑其生物效果,还需综合考虑其理化性能和安全性。由于气雾剂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其产品质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杀虫气雾剂的理化性能
评估杀虫气雾剂的理化性能,我们需要测试其耐贮性和泄漏量、雾粒直径及其分布、喷程和喷角、喷射速率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气雾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容器耐贮性和泄漏量:气雾剂内容物可能对容器产生腐蚀作用,影响容器的贮存时间和泄漏量。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这种腐蚀作用更为明显。
雾粒直径及其分布:雾粒的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杀虫效果。细小的雾粒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对害虫的沉积和撞击性更好。最佳的杀虫气雾剂雾粒直径通常在30-35μm之间。
喷程和喷角: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喷雾的形态。选择合适的喷射形式对于确保杀虫效果至关重要。
喷射速率:适当的喷射速率可以确保药物的浪费最小化并达到最佳的生物效果。
3. 杀虫气雾剂的生物效果
在配方相同的条件下,杀虫气雾剂的生物效果会受到溶剂的影响。其中,油基气雾剂的配方效果最佳。评价其生物效果主要依据LT50、KT50、KT1和KT95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在不同药物浓度下,昆虫被杀死或击倒所需的时间。
在实验室环境中,对杀虫气雾剂的效果进行评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其中,“5. 24小时死亡率”这一指标是通过将测试结束(昆虫被击倒)后的昆虫移至清洁容器内,以5%糖水棉球喂养,饲养24小时后记录死亡昆虫数量,计算其占被测昆虫总数的百分比。这一数据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呈现。
而“模拟现场的药效测定”则遵循GB 1391.81992试验方法进行。首先记录1小时内被击倒的试虫数和活试虫数,然后将所有试虫转移到清洁的养虫笼中,同样以5%糖水棉球喂养。在24小时后检查并记录死亡的试虫数。
在评价杀虫气雾剂的生物效果时,KT50值通常被视为关键指标。实验证明,仅依赖KT50值来评估杀虫效果是不全面的。许多杀虫气雾剂的KT50值虽然相近,但其95%可信限和直线回归方程却差异显著。我们需要结合其他五个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当KT50值相近时,如果KT1值较好而KT50值较差,说明该产品的击倒性强但致死作用相对较差。相反,如果KT1值较差,但KT95值及24小时死亡率高,则说明该产品的击倒性相对较差但致死效果相对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品的KT50值与模拟现场的药效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尽管密闭圆筒测试法是根据气雾剂的特性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主要测试的是害虫个体,不能完全反映群体杀灭效果。模拟现场药效试验则与实际应用更为接近,因此这一试验结果也是评价杀虫气雾剂生物效果的重要指标。在进行实验室测定时,由于操作人员的判断标准、操作速度和方法、受试昆虫的个体差异以及计算KT50值的时间间隔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检测者在检测时应严格按照国标进行试验,每次试验至少重复三次,并取平均值。
关于杀虫气雾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杀虫气雾剂之前,务必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安全。需要密封所有食物和水源,最好在人们进餐之后使用,以避免污染。要确保将药罐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在使用时,建议穿上长袖衣服并佩戴口罩,以防止皮肤或呼吸道中毒。要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导致中毒风险。如果发现家人或小孩出现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皮肤刺痛等症状,应及时离开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严重时需及时送医治疗。由于杀虫气雾剂属于压力包装,因此要避免猛烈撞击和高温环境。部分产品使用的易燃有机物作溶剂,要避免对着火源喷射,以确保使用安全。
关于杀虫气雾剂与杀虫喷射剂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