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丙球却引发丙肝
每年春夏之交,是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在3月至5月这段时间,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尤为常见。社会上近期传出消息,针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下简称“丙球”)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并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真相究竟如何呢?
专家明确指出,丙球并非一种能够防治百病、提升身体健康的营养保健药品。相反,不当使用丙球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甚至可能感染丙肝、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
丙球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分离提取并经过消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品。在临床应用中,其使用非常严格,并非用于提高免疫力,而是特定疾病的治疗,如先天性丙球缺乏症、肾病综合征以及内毒素血症等。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丙球确实能预防部分病毒性传染病,因为它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例如,丙球中含有甲肝抗体,可以有效预防甲肝。并且,对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6天内注射丙球,可以获得被动免疫,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对于未服用活疫苗糖丸的易感儿童,接触相关疾病后7日内注射丙球也可以起到预防或减轻发病的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丙球作为血制品,一旦制造过程中的血源受到污染,患者注射后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发现因注射不洁血制品而感染的病例,这使得现代传染病学界反对将丙球大量、广泛地用于免疫预防。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丙型肝炎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相较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而且,注射过丙球等血制品的人群是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由于该病的潜伏期可长达十多年,曾经使用过血制品的人最好遵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对于任何药物或血制品,我们都应该保持谨慎态度,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切勿盲目跟风。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实习编辑:李杏)